芦苇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一种半水生、半陆生的过渡性植物。芦苇湿地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大,边缘效应显著,从而能为大量的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因此,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种群十分丰富并具多样性。
芦苇湿地可作为直接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滞留沉积物、有害有毒物质和富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环境的污染,以有机质的形式存贮碳元素,进而减少温室效应。芦苇湿地也是众多动物、植物生育的理想场所。为此,芦苇湿地除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能力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原材料和旅游场所。
净化水源
排出水中富营养物质 芦苇湿地对水中的富营养物质的排除作用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由芦苇等植物对氮、磷、钾等有机物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土壤对氮、磷、钾等有机质的过滤作用。纵横交织的芦苇地下茎和根以淀粉的形态像肥料库一样存贮在土壤中,又把含高矿化物质的水通过沉淀和脱氧将其从水中排除,减轻了富营养化的水源直流入海,也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降解有机质 芦苇湿地为有机质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长期积水的厌氧环境又为某些有机物的降解提供了可能。根据多年大面积污灌苇田的实验证明:芦苇湿地灌用石灰法和亚胺法造纸的污水,23天后排出的水质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水平,如果管理得当,芦苇增产24%以上,起到了造纸污水净化工厂的作用,并降低了成本。芦苇湿地作为临海上游的“净化器”,对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吸附、过滤作用 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作用。测试证明:污灌的芦苇湿地吸收有毒物质的芦苇,在其组织中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体浓度高10万倍以上。
调节气候
芦苇湿地对区域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经测试,芦苇地面风速0.11米/秒,而光板地2.97米/秒,降低了96%。芦苇湿地地面棵间蒸发量0.2毫米/小时,光板地地面蒸发量1.05毫米/小时,降低了80%,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调节旱涝 改良土壤
芦苇湿地在防御洪水、降低干旱和风沙扬尘等陆地气象灾害上发挥着重要的缓解作用。芦苇湿地的蓄水能力强,可以防止、缓解洪水的发生和降低灾害的程度。
芦苇湿地的形成在改良土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量的苇叶落入湿地后,芦苇地下茎和须根在地下10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盘根交错,地表以上也形成了10厘米~30厘米的根毯层,从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保护生物多样性
芦苇湿地形成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生物因子及其紧密相关的太阳辐射、气候、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芦苇湿地形成的生物链包括野生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及草食、肉食陆生野生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等构成特殊结构,丰富了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良好的湿地环境为鸟类栖息、觅食、繁殖和迁徙创造了良好条件。
没有芦苇湿地就没有湿地的完整性,没有芦苇面积的扩大,就没有湿地的规模,也就缺少了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恢复、完善芦苇湿地建设,扩大芦苇湿地面积,提高芦苇的单位面积产量,实施生态农业,增强芦苇湿地功能,保护芦苇湿地动植物资源,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