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他们迫不及待地来到这个世界,不仅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带来惊喜,同时也有许多担忧,尤其对这些幼小的宝宝如何喂养是困扰家长们的大问题。我们说“民以食为天”,对早产儿更是如此。合理的营养不仅关系到近期生长和疾病转归,而且直接影响远期预后,所以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
早产宝宝吃什么奶好?
由于早产儿提前出生,他们的营养储备先天不足,而出生后又要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他们的胃肠道还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早产的宝宝需要特别对待。那么吃什么奶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早产母乳:早产母乳的热卡密度67kcal/100 ml,但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早产母乳中蛋白质含量高,利于早产儿快速生长的需求;乳清蛋白比例高,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脂肪和乳糖量较低,易于吸收;钠盐较高,利于补充早产儿的丢失;钙磷易于吸收,利于骨骼发育。与配方奶喂养相比,喂母乳后胃排空更快。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包括激素、肽类、氨基酸、糖蛋白,对小肠的成熟起一定作用。早产母乳中的乳铁蛋白、溶菌酶、分泌型IgA和干扰素有助于保护早产儿防御包括败血症和脑膜炎在内的感染,对于早产儿这一高危群体非常有益。母乳喂养可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分泌型IgA对消化道的保护作用和母乳中的低聚糖阻止细菌粘附于宿主的消化道粘膜有关。早产母乳中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牛磺酸,是成熟母乳的1.5~2倍,促进早产儿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直接哺乳能增进母子的情感交流,增强母爱和母亲的信心。目前证据表明,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将来发生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越低。以上这些方面的益处均可正面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远期预后。
但对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宝宝来说,纯母乳喂养摄入的包括蛋白质、矿物质等在内的营养成分不够其生长所需,生长速度较慢,有造成骨发育不良和代谢性骨病的危险,因此在国外常使用母乳强化剂(human milk fortifier, HMF)以确保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母乳强化剂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母乳中喂给宝宝吃(千万不能直接冲水喝或加在奶粉里)。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当他们耐受纯母乳喂养之后,就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了。一般按标准配制的强化母乳可使其热卡密度至80~85 kcal/100 ml。在国外母乳强化剂有多种商品化产品,但目前尚未引进中国。
2、早产配方奶:这是特别为早产宝宝设计的、在住院期间专用的配方,热卡密度80 kcal/100 ml,其特点是:(1)蛋白质含量高,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60∶40或70∶30,供应足量的胱氨酸。(2)脂肪中中链脂肪酸占40%,易于消化吸收。亚油酸含量高,利于促进婴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3)碳水化合物中40%乳糖,60%多聚葡萄糖,供给所需要热量,而不增加血渗透压。 (4)钠含量增加,补充早产儿肾排钠量增加的需要。(5)钙含量为正常母乳含量的3倍,使Ca∶P接近?2∶1。(6)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强化。总之,早产配方奶保留了母乳的许多优点,使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时适当提高热量,强化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母乳对早产儿营养需要的不足。但早产儿配方奶缺乏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和IgA等。
一般来说,适合体重<2000克早产儿的乳类是强化母乳或早产配方奶,而前者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生物学功能都应作为首选。
3、婴儿配方奶:即普通足月儿的配方,热卡密度67kcal/100 ml。如果胎龄较大、出生体重>2000克、无严重并发症、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健康早产儿可以直接使用婴儿配方奶。
4、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专门为早产儿在出院后过渡期使用,其提供的能量和营养成分介于早产配方奶和婴儿配方奶之间,热卡密度73kcal/100 ml。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外就开始研制早产儿出院后配方,经过十几年的应用,证明在出院后使用这种特殊配方的早产儿比用普通婴儿配方的更快达到追赶性生长,骨骼发育也更加强壮。
如何给早产宝宝喂奶?
刚出生时,许多早产儿,尤其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和疾病等原因常常不能自己吃奶,医生和护士会通过胃管把奶慢慢注入宝宝的胃里。开始可能每次喂奶量很少,每天多喂几次,根据宝宝的耐受程度会逐渐增加奶量。在吃奶量还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医生会给予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输液将营养物质输入,等到宝宝吃奶多了,肠外营养就不需要了。
对于胎龄大些的早产儿来说,他们的吸吮、吞咽和呼吸三者之间发育协调,可以自己吃奶了。但是由于胃的容量小,每次喂奶量也不可能像足月的宝宝一样多。而且他们吃奶很容易累,常吃吃停停,休息一会儿再吃,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的宝宝脾气急,吃奶很快,常会憋的喘不过气来。这时要让他(她)休息一会儿,喘几口气后再接着吃。
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如果母乳喂养,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的话常会造成呛奶,因为宝宝来不及吞咽。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掐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或将前面的奶先挤出一些,再让宝宝吃。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的蛋白质多些,后奶的脂肪多些,这都是早产宝宝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吃空一侧再吃另一侧。人工喂养时,要选择合适的奶嘴,太大会呛着,太小又费力。每次喂奶现配现吃,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洁,每天消毒。
在每次喂奶后要把宝宝竖抱起来,趴在妈妈的胸前拍拍背。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宝宝把吃奶时同时吃进去的气体排出来,以免吐奶。在3个月以前,许多宝宝会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顺着嘴边流出一些奶来,尤其在宝宝使劲儿或活动以后。这是正常现象,慢慢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现呛奶情况,马上把宝宝侧过身或面向下轻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来,以防窒息。
哪些早产宝宝出院后需要强化喂养?
目前早产儿的出院标准是体重达2000克左右并持续增长,完全经口喂养,在室温下体温和各项生命体征维持稳定。但此时大多数胎龄小的早产儿还未到预产期(胎龄40周),有些并发症多的早产儿出现生长迟缓。这种不理想的生长状态将影响远期健康和增加成人期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既往的营养支持策略重视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而当其达出院标准时即转为未经强化的母乳或足月配方奶喂养。但这种营养方案不能填补早产儿生后早期在能量和蛋白质方面的累计缺失,不能满足追赶性生长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权威学术机构均强调了早产儿出院后继续强化营养的重要性,其目的是帮助早产宝宝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满足其正常生长和追赶性生长两方面的需求。婴儿的正常生长轨迹受遗传学和性别的影响,而追赶性生长则取决于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程度、住院期间的营养和出院前的生长状况等多种因素,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出院后的营养管理策略是个体化的,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根据我国早产儿喂养建议,出院后强化营养的对象是具有以下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
1、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克);
2、有宫内外生长迟缓表现;
3、出生后病情危重、并发症多;
4、出生体重<2000 克而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者;
5、完全肠外营养>4周;
6、出院前体重增长不满意[<15g/(kg?d)]。
出院后如何选择喂养方式?
早产宝宝出院前应咨询有经验的医生,选择合理的喂养方式。
1、母乳:对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选择。要注意母亲的饮食和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和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者需要继续强化母乳喂养至胎龄40周。此后母乳强化的热卡密度应较住院期间略低,如半量强化(73 kcal/100 ml),根据生长情况而定。
由于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尤其重要,因此在宝宝住院期间,妈妈要坚持每天把奶挤出来送到医院。吃不完可以将母乳冷冻,在6个月内没有问题。这样妈妈的奶水才会越来越多,当宝宝出院后可以继续吃到母乳。
3、 早产配方奶: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需要喂至胎龄40周;如母乳喂养体重增长不满意可混合喂养(早产配方奶不超过每日总量的1/2),作为母乳的补充。
4、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5、婴儿配方奶:适用于出生体重>2000克、无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人工喂养的早产儿或作为母乳不足时的补充。
早产宝宝出院后强化喂养需要多久?
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是指以强化母乳、早产配方奶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法。强化营养能保证早产儿良好的生长和神经系统预后,但过度喂养反而会引起将来的肥胖以及代谢综合征,如何在两者之间掌握平衡是目前需要解决的。
强化营养的时间各国尚未统一,还有争议。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原则,推荐应用至校正月龄3个月到6个月。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中营养状况及其体格发育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曲线和营养生化指标是否正常等进行判断,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在宝宝转换配方奶时,如由早产配方转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或由出院后配方转为婴儿配方奶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每天喂8次奶,先加1次新配方,其余7次老配方。观察2-3天能适应的话再增加为2次新配方,其余6次老配方…直至完全更换为新配方。在转换过程中,许多宝宝会出现不习惯口味或不耐受等情况,但慢慢总会适应过来,不要着急。
早产宝宝如何添加辅食?
早产儿添加辅食的月龄有个体差异,与其发育成熟水平有关。胎龄小的早产儿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一般不宜早于校正月龄4个月,不迟于校正月龄6个月。引入的顺序也介于校正月龄和实际月龄之间。加辅食过早会影响奶量,或导致消化不良,添加过晚会影响多种营养素的吸收和造成进食困难。添加辅食的原则是循序渐进,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早产宝宝吃饭是需要学习的,如咀嚼、吞咽功能的锻炼,口腔肌肉运动的协调等。但在1岁以内,奶是宝宝的主食,辅食量不能过多,但花样要多,这样才能得到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物质,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早产宝宝怎样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
维生素D的作用是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并使之沉积于骨骼。早产宝宝的钙磷储备不足,为了满足生后的快速生长,他们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求较足月儿高得多。根据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早产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U/d,3个月后改为400 U/d,直至2岁。该补充量包括食物、日光照射、维生素D制剂中的维生素D含量。
早产宝宝的铁储备低,非常容易发生贫血,而贫血直接影响到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根据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早产儿生后2周需开始补充元素铁2?4 mg/(kg?d),直至校正年龄1岁。该补充量包括强化铁配方奶、母乳强化剂、食物和铁制剂中的铁元素含量。
早产宝宝需要吃营养品吗?
我们说早产宝宝最需要的营养品就是奶,包括上面提到的母乳和早产儿特殊配方。至于需要额外常规补充的营养素就是维生素D和铁剂,还有些宝宝可能会缺锌,如果有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表现、检测血微量元素锌低的话可以补充。除此以外没有必要。
如何评估早产宝宝的营养状况?
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评估是复杂的过程,即要衡量其纵向生长速率又有与同年龄段群体的比较,即包括生长发育状况又要监测其骨骼和营养生化指标。
1、生长评价指标:基本指标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由于目前尚无我国早产儿的生长标准,因此在早产儿2岁以内,应将其月(年)龄经过校正后(自足月即胎龄40周起计算),再与足月儿的生长标准进行比较来确定其实际生长水平。建议选择2005年九省市中国儿童生长标准,采用百分位法。
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生长参照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平均体重增长15 g/(kg?d),身长增长1 cm/周,头围增长0.5~1 cm/周。出院后由于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常表现在1岁以内,尤其前半年,因此校正月龄6个月以内理想的体重增长水平应在同月龄标准的第25?50百分位以上,身长增长紧随其后,而头围的增长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尤为重要。
早产宝宝在住院期间应每日测体重,每周测身长和头围。出院后6月龄以内每月1次,6~12月龄每2个月1次,1~2岁每3个月1次。
2、生化评价指标:常用的营养学指标包括非蛋白氮、碱性磷酸酶、钙、磷和前白蛋白等。
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每2周1次,如出院时生化异常,则出院后1个月复查。当出现生长迟缓或准备转换为纯母乳或标准配方奶喂养时需要重新复查进行评价。
总之,早产儿营养管理的目标应满足以下目的:
①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
②促进各组织器官的成熟;
③预防营养缺乏和过剩;
④保证神经系统的发育;
⑤有利于远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