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8 02:39

  外科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已经有漫长历史。由于缺乏麻醉技术和相应的器械,早期的外科手术不仅痛苦而且创伤明显。随着麻醉和药物制备的发展,外科手术变得无痛而且相对安全;随着手术器械制备水平的提高和外科手术理念的改善,“微创手术”的概念进入现代外科的范畴。
  微创手术的基本理念是:以最小的对躯体的损伤实施手术,在去除疾病同时注重对原有功能的保存。人们熟知的腔镜手术、心脑血管导管及支架手术、激光手术灯都属于微创手术。从病人的角度来看,这些手术技术只在躯体表面留下微小的伤口;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些手术技术降低了手术中的出血和对术区组织(血管、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干扰或破坏,去除病变组织,同时不影响躯体的原有功能。
  作为一种感觉功能重建性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在近20年来在临床得到了普及,全球近20万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人工耳蜗手术的常规步骤包括:切口及皮瓣操作,乳突开放,面隐窝开放,内耳开放,研磨植入体骨床,植入体固定,电极植入内耳和术腔关闭。在上述过程中手术本身可能产生的创伤包括两个方面:宏观创伤(Macro-trauma),包括手术切割器械造成的血管、神经中断和肌肉纤维横断,电凝造成的组织炭化,对骨组织的过多研磨等;微观创伤(Micro-trauma),主要是电极插入对耳蜗内部结构的创伤。作为听觉功能重建手术,电极对耳蜗内部结构的创伤可能导致病例原有听力的下降,因此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的微观创伤已经得到了手术医师的普遍重视,用于降低微观创伤的相应理念和技术也在手术中得到应用:“柔手术”理念,圆窗植入技术,无创电极的制备和围手术期激素的应用。上述理念和技术对术中创伤的避免或降低,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印证,并为临床手术医师接受和应用。而对于宏观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相比之下,在临床上并未受到医生的足够重视。
  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很多医疗工作人员把对宏观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同为小切口技术的应用;而且还认为,小切口技术更多的是对患者美观要求的回应,因而从临床医疗的角度并不具备实用意义。实际上,为了降低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的宏观创伤而应用的微创技术,应涉及以下方面:
  1、小切口:切口大小是宏观创伤大小最直接的表现。较大的切口,可以方便地暴露术区,给予器械足够的操作空间,但有可能过多地干扰到术区组织血供系统的完整性(有可能不利于术后伤口的愈合,特别是二次和多次植入人工耳蜗的病例),并在术后遗留下明显的瘢痕。手术切口的大小通常由以下因素决定:人工耳蜗植入体的最大横径;植入体骨床的大小和位置;手术医师研磨植入体骨床的方式;医生对乳突开放术的熟悉程度。在上述四个因素中,如果未来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能提供新的固定模式,从而不再需要研磨骨床,那么手术切口的大小将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植入体的最大横径的大小――即意味着小切口的定义,可以从目前的3厘米,进一步缩小至2.5厘米。目前个人工耳蜗厂家的植入体,正在做上述尝试,以期免除植入体骨床的研磨,使小切口技术朝着微创化的方向更进一步。
  2、改良的皮瓣处理方式: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双层皮瓣设计,即耳后C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然后U形或者Y形切口切开肌骨膜瓣。事实上,第二层的U形或者Y形切口,主要也是为了便于植入体骨床的研磨。如未来的人工耳蜗植入体不再需要研磨植入体骨床,那么第二层皮瓣即可采用与第一层皮瓣略错开向走形,降低对肌纤维组的C形或直线切口――显而易见,C形或直线切口可以更多地沿着颞肌纤维的方向走形,可以降低对肌肉和血管的损伤。
  3、适当的乳突开放范围:充分的乳突开放利于术野暴露和器械操作,但过多的骨质研磨本质上也是医疗创伤。因此乳突开放的范围应以能够方便地进行面隐窝开放和操作为宜,术中应避免不必要的乳突骨质的研磨。
  如上所述,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降低和避免微观创伤,着眼于原有感觉功能(听力)保存的技术已在临床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但降低宏观创伤的技术和理念,还有待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同。同时,临床技术的进步,有赖于医疗理念的更新和外科器械的改进――在不久的将来,小切口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该可以具备更大的操作可行性。

人工耳蜗手术中的微创技术相关文章
在考虑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中,有一些患者还有少量的残余听力。这部分患者往往并不完全乐意接受人工耳蜗植入。保留这类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残余听力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它是衡量神经组织有没有受损的一个检验标准。确保残余听力没有受损是人工耳蜗植入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因为残余听力受损可能影响到他们应用未来技术的机会。有可能未来的某一项新技术,如新的设备、生物的或者药物等更无创的新技术将更成功地解
发布于 2022-10-23 17:59
0评论
历史国际上人工耳蜗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法、美两国。近10多年来随着现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耳蜗进展很快,已从早期只能帮助病人唇读的单通道装置发展到能使多数病人打电话的现代多通道装置。许多聋哑儿童植入者经过数年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进入正常学校学习。人工耳蜗从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欧美等国的医学会已将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聋和全聋的常规方法。进展我国于1980年由北京协和医院研制成功单通
发布于 2022-10-18 07:59
0评论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经验日益丰富,人工耳蜗技术及外科技术在不断发展,其适应症与以往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拓展。目前哪些人群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呢?首先对人工耳蜗植入要有正确的意识,即人工耳蜗植入不是单单指外科医生将电子耳蜗植入到病人体内的外科手术。它需要包括患者本人、家庭、学校、听力师、言语/听觉培训师及外科医生在内的整个团队去努力协作完成。并且患者本人对人工耳蜗植入要有较科学的期望,
发布于 2023-02-04 16:57
0评论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听力障碍人士恢复听力和言语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且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因此在适应证选择、术前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指南。人工耳蜗植入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需要医师、听力学家、言语病理学家、言语治疗师、康复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及家长等共同组成人
发布于 2023-02-05 00:27
0评论
国产人工耳蜗产品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正在进行临床验证工作,目前我们已给数十例极重度耳聋患者植入了国产人工耳蜗,所有患者开机后能够听到声音,大部分患者获得了很好的听觉言语功能。国产人工耳蜗最大的优点是根据汉语特征设计的,能以最合适的信息处理达到最大的言语理解度,可按照耳聋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语音处理程序,方便地对应各电极频谱听阈和舒适阈,达到语音再现和噪声抑制的效果,
发布于 2023-02-05 00:47
0评论
1、人工耳蜗是如何帮助患者恢复听力的?如下图所示,人工耳蜗系统将日常的声音信息转换为编码的电脉冲。这些电脉冲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纤维。听神经接收到电信号,并将它们传送到大脑。大脑将这些电信号翻译为声音。植入体以非常高的速率进行连续刺激,这样大脑可以不间断的接收声音信息,故声音一发生我们就能听见。(1)言语处理器的麦克风收集声音信号。(2)言语处理器将声音信号编译成特殊模式的脉冲信号。(3)脉冲信号
发布于 2022-12-21 07:20
0评论
据统计,我国听力语言障碍患者中,大约有80万是7岁以下的儿童。尽管配戴助听器可以使部分患者获得或改善听力,但对很多重度、极重度双侧耳聋患者配戴助听器效果不佳或无效。所谓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是指没有实用听力、佩戴大功率助听器效果不佳或无效的人,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是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是将人工制造的电子听觉装置植入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耳蜗内,刺激患者残存的听觉感受器,传送
发布于 2023-03-04 15:46
0评论
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聋人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由于人工耳蜗植入是医学和康复领域中的一项新技术,因此在适应证的选择、手术前后的评估、手术、术后调机和听觉言语康复方面都需要一份可供参考的标准。本指南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临床医生、听力和言语康复工作者提供指导性的意见,使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人工耳蜗植入涉及到医学、听力学、生
发布于 2022-10-18 08:04
0评论
自1995年5月多通道人工耳蜗引进中国大陆以来,15年间我国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得到显著发展。迄今国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人数累积达到10000余人,其中90%以上是儿童,这样的构成比也是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工作的一大特点。近年来,由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资的救助项目以及各类慈善机构和个人出资的捐助项目,使众多的听障儿童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惠及了很多家庭,从而使更多的患儿家庭和社会认识并了解了人工耳蜗
发布于 2022-10-18 07:34
0评论
老年性耳聋人工听觉植入老年性耳聋是极为常见的老年病之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几近100%。我们在临床上常见那些老年人由于听力下降导致反应迟钝、精神忧郁,与家人朋友难以交流,他们常常觉得跟人说话很困难,电视机开的很响,“讨人嫌”,因而宁愿不出门,不说话,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的概念在更新,很多人60岁了,身体很好,很难称他们为老年人;而生活压力的升高,很多中年人就已经出现耳聋,我
发布于 2023-03-04 13:2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