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很少见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异位的子宫内膜累及膀胱逼尿肌全层称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为膀胱逼尿肌子宫内膜异位症。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为单个病灶,约90%位于膀胱后壁和顶部,个别位于输尿管入口的下方,病变呈结节状,主要由纤维组织、平滑肌组织和呈岛状或串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及基质构成,较少侵犯输尿管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经Ifil逆流学说、苗勒氏管化生学说以及子宫腺肌症侵犯膀胱学说。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两种来源:①膀胱表面的种植病变从浆膜层向深处浸润;②阴道或宫颈病变的直接蔓延。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为内在型(病变累及逼尿肌)及外在型(病变仅累及膀胱的浆膜表面),其中膀胱内在型患者约50%有盆腔手术史,但也有无盆腔内病变及盆腔手术史的孤立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机理尚未明确,目前有三学说:①1889年Iwanoff提出的体腔上皮化生学说;②移植学说,包括经血逆流学说、淋巴播散学说、血行播散学说、医源性播散学说;③胎生上皮由来学说(来源于苗勒氏管残迹)。发生于膀胱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在型者多表现为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的尿频、尿急、尿痛、下腹胀痛等,另外,1/3有较严重的经期血尿,经期过后症状缓解或部分缓解。病变位于输尿管开口附近者可导致肾盂积水,表现为患侧腰腹疼痛或高血压,能使25%-43%的肾脏功能丧失。外在型者可无明显尿路刺激症,仅表现为经期相关的下腹胀痛或压迫感。膀胱镜及腹腔镜是诊断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法,但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表现为周期性尿频、尿痛、血尿三联征,有的仅为下腹不适,血尿可以是肉眼或镜下血尿,症状常在月经来潮之前出现,持续至月经结束,呈周期性发作。若异位粘膜未累及膀胱粘膜层,则血尿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