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19 21:26

知母的疗效。知母味苦、微甘、性寒,归肺、胃、肾经,性润气和,有清热泻火、化痰止咳、养阴润燥之功。

知母的根茎用于清热泻火,滋阴润燥。2.忌用铁器煎煮或盛放。3.5.阴虚火旺,湿热蒸腾,遗精盗汗者,常与黄柏同用,以泻肾火,强阴。

知母的药膳制作相关文章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三次服用。 2、治疗肺热咳嗽和舌红苔黄的情况用泻白散:准备材料:准备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后把以上的及中药材放在砂锅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时左右即可,每天一剂药即可,分两次服下。 3、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
发布于 2023-09-14 17:58
0评论
1止渴除烦 知母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对口渴、饮多、尿多有很好的作用。 2清热泻火 主治温热病,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 3清肺化痰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4滋阴补肾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
发布于 2024-05-10 06:45
0评论
⑴取该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摇后放置20分钟,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残渣加硫酸1滴,初显黄色,继变红色、紫堇色,最后显棕色。 ⑵取该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小时后浓缩至约5ml,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苯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
发布于 2022-10-19 21:40
0评论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知母煎剂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乙醇浸膏、乙醚浸膏及乙醚浸膏加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粗结晶,对在普、拜培养基上培养的H37RV人型结核杆菌亚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醚浸膏的抗结核杆菌的抑菌效价最高.而皂甙则无作用.
发布于 2022-10-19 21:33
0评论
知母味苦、微甘,性寒;归肺、胃、肾经;质润气和,降而能升,具有清热泻火,化痰止咳,滋阴润燥主治热病壮热烦渴,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大便秘结。知母是一味常用的清热药。其性甘寒质润,故有清热泻火与滋阴润燥并举的特点,可治疗肺胃实热、阴虚煤咳、骨蒸潮热,阴虚消渴、肠燥便秘等病症,常与石膏、贝母.黄柏.花粉、首乌等同用,影响较大的代表方药有白虎汤、知柏地黄丸、二母散等
发布于 2022-10-19 21:19
0评论
【宜忌】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①《别录》:"多服令人泄。" ②《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③《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④《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发布于 2023-09-11 10:41
0评论
知母饮 组成:赤茯苓3两、黄芩3两、黄耆3两、知母2两、麦冬(去心)2两、甘草2两。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入桑白皮煎熟,再入竹沥同服。 主治:妊娠心脾壅热,咽膈渴苦,烦闷多惊。子烦,脉软数者。 来源:《医方大成》卷九引《简易方》。 知母玉女煎 组成:生石膏15g、熟地9g、麦冬6g、知母、牛膝各Sg。 用法:水煎服,温服或冷服,每日2次。 功效:清胃滋阴。 主治:胃热阴虚,症见
发布于 2023-09-11 10:28
0评论
知母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主要有清热和滋阴降火的作用。知母苦寒清热,对由热邪盛所致的高热、出汗、口渴、心烦、面红等症,可用知母配生石膏、生甘草、天花粉、芦根、黄芩等同用。由肺热而致的咳嗽、痰黄、口渴、便秘等症,常以知母配合贝母、瓜蒌、黄芩、栀子、生石膏、桑皮、杏仁等同用。 一般苦寒药,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都有化燥伤阴的缺点。知母则无此缺点,并且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对阴虚发热,骨蒸盗汗,
发布于 2023-09-11 10:14
0评论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温热病时的气分实热(证见石膏所述),辅助石膏,发挥解热和镇静作用。多夏季出现的久热不退(中医名暑疟,西医称夏季热),可配石膏、青蒿、麦冬、鳖甲、牛膝、橘红等,如再加小环钗、银花、南豆花,效果更好。 2、用于治疗虚热(慢性、消耗性疫病的发热),尤其下午低热。自觉热从骨内蒸发而出(前人称为“骨蒸”、盗汗、脉沉细而数,可配鳖甲、地骨皮。妇女产后的劳热,也可按此原则治疗。 3、用于
发布于 2023-09-16 00:21
0评论
1、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2、《别录》:多服令人泄。 3、《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 4、《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 5、《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发布于 2023-09-24 04: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