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0 01:29

  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肿瘤生长迅速且解剖毗邻极其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治疗。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需要行颅面部切口和骨瓣,并长时间牵拉脑组织来暴露肿瘤,极易造成外观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目前,经鼻内镜入路在处理前、中颅底良性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认可。但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尚有争论,主要问题在于:1、内镜手术切除肿瘤的技术标准是否能够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缓解临床症状。2、肿瘤非整块切除是否影响生存时间。3、内镜手术为自下而上入路,缺乏足够的视野及解剖参照,是否会造成血管神经结构的损伤。4、能否安全有效地处理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较大颅底缺损。
  手术技巧:
  颅底恶性肿瘤手术目的,是在保证患者生存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内镜经鼻手术入路能够达到额窦至颈2之间中线区域,包括双侧海绵窦、翼腭窝及眶内等结构。手术入路可细化为多个术式,能够切除侵及不同区域的恶性肿瘤。选择内镜经鼻入路治疗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时,需要综合考虑肿瘤侵袭范围、患者年龄及健康状况等因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需要强调的是,术前完善的神经影像学和丰富的颅底解剖知识,使得术者能较好地识别重要解剖标志;而熟练的镜下操作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可及时有效地处理术中突发情况,从而扩大内镜手术适应症。内镜近距离照明结合侧方视角特点,可多角度观察并建立立体视野,较好的显露肿瘤边界和范围,提高肿瘤切缘的阴性率。部分复杂病例可结合术中导航,准确地定位肿瘤的空间位置及毗邻,最大程度减少手术损伤。同时,我们认为:由于内镜入路避免了开颅过程中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减少了肿瘤播散的机率,降低了局部复发的风险。但病变若累及眶内容物、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时,不应强进行手术切除,应以减轻患者主要症状、提高后续治疗效果为目的。
  颅底重建的选择:
  颅底重建的目的在于防止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也为颅内正常组织提供重要的屏障。现有重建技术主要采用多层游离瓣移植。(但恶性肿瘤形成颅底缺损相对复杂,需要更完善的重建手段。如颅底硬脑膜完整,一般不进行颅底重建。较小的颅底硬膜缺损,可用大腿肌肉及阔筋膜进行有效封闭。直径大于75px的前颅底骨质及硬膜缺损,建议仍采用带血运的帽状腱膜-骨膜翻转修补,以达到良好的水密性。蝶窦后壁及斜坡局部骨质破坏后的硬膜缺损修补困难,需取较大阔筋膜粘附于破损处,需用大块脂肪充分填塞压迫并消灭死腔。有学者认为由于采用的组织材料多无血运,内镜手术颅底重建后的脑脊液漏发生率较高。但本组颅底重建效果可靠,证实自体游离组织仍是可靠的修补材料。此外,多种带蒂组织瓣已逐渐应用于内镜下经鼻入路修复颅底缺损,提高了重建的成功率
  个体化治疗及预后:
  该区域肿瘤组织来源类型多样,造成患者病情进展及生存率的不同,需要根据肿瘤病理性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同时,侵及颅底肿瘤多为T3或T4期,应采用联合治疗模式,包括术前活检、辅助放化疗以及外科治疗等。本组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疗,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生存期。而颅底软骨肉瘤全切率低且放化疗敏感度较差,但患者可通过多次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获得较好的生存期,分化良好的软骨肉瘤患者5年生存率能达到56-87% 。内镜手术亦可较好的治疗放疗不敏感或复发的鼻咽癌患者。经鼻内镜入路提供了患者接受多次手术的机会,同时降低住院和术后恢复时间,患者术后近期可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而远期严密有效的观察随访,可及早发现肿瘤复发并使患者得到治疗。
  总之,内镜经鼻入路通过鼻腔、鼻窦等正常生理孔道手术,避免了开颅过程中造成的正常组织结构破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同时也减少了肿瘤局部播散的机率,是治疗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内窥镜经鼻腔治疗中央颅底恶性肿瘤的方法相关文章
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肿瘤生长迅速且解剖毗邻极其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治疗。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由于需要行颅面部切口和骨瓣,并长时间牵拉脑组织来暴露肿瘤,极易造成外观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目前,经鼻内镜入路在处理前、中颅底良性肿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认可。但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尚有争论,主要问题在于:1、内镜手术切除肿瘤的技术标准是否能够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并缓解临床症状
发布于 2022-10-21 08:14
0评论
患者,女性,31岁,因左鼻腔流清水涕、发烧39℃、头痛,在外院输液抗炎治疗10余天症状不见好转,追问病史患者左鼻腔流清水涕,却无鼻塞、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且低头屏气时左鼻腔流水增多,否认外伤史。莫非这患者是较罕见的“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收集左鼻腔流出液进行葡萄糖定量检测,结果葡萄糖4.3mmol/L(大于1.67mmol/L),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拟诊“自发性的脑脊液鼻漏”,急诊收入院。医生
发布于 2023-01-16 16:16
0评论
      患者,男,安徽人氏,发现鼻腔肿瘤2年余,曾在外院行经鼻腔肿瘤切除术。术后1年发现鼻腔复发,有向颅内生长趋势。但是未积极治疗。再近1年后在外院就诊,后为求根治,来我院。我将其收入院后,我科同神经外科联合手术,获得满意疗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经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顶部肿瘤,截断在该处的肿瘤营养血管。该血管在手术当中观察得很清楚,由右侧眼眶,进入鼻腔。我们将该血管控制后,为神经外科医师进一步
发布于 2023-01-30 05:02
0评论
内镜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其中,内镜经鼻颅底外科运用天然腔道鼻腔、在不牵拉脑组织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暴露病变,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势造福于广大的患者,并获得越来越多的颅底外科医生的重视,将成为未来颅底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一、        内镜经鼻颅底外科的历史沿革运用内镜技术处理颅底病变,最早可追溯到1963年Guiot等[1
发布于 2023-01-27 15:22
0评论
大多数人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并不了解,其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部位较深且较隐蔽,早期症状常不明显,许多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据国外统计本病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8%,在上海市居民的肿瘤普查中,鼻及鼻窦恶性肿瘤在自然人口中的患病率为1.61/10万。由于早期不容易发现和觉察,了解这种疾病一些常识是有必要的,那我们就从以下几个问题中来认识这种疾病。一、哪些人容易患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呢?这种病以
发布于 2023-02-05 05:22
0评论
本文作者在此探讨了应用神经内镜对部分颅底脊索瘤病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和相关问题。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间,我们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30例颅底脊索瘤的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30.5岁。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张亚卓2、临床表现:头痛26例,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异常7例,颅神经麻痹(外展神经和动眼神经)5例,鼻衄2例,
发布于 2022-10-20 03:44
0评论
颅底凹陷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齿状突异常突入枕骨大孔,使延颈髓腹侧受压而产生临床症状的损伤性疾病。由于颅颈交界区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使其外科治疗具有巨大的挑战性。数十年来,经典的经口腔入路齿状突切除术成为标准术式而在临床广泛运用。虽然经口入路具有可以直接显露齿状突的优点,但该术式亦存在许多缺陷。例如:需要使用张口器,不可避免地造成牙齿损伤和舌的压迫肿胀;当显露不充分时尚需切开软腭甚至硬腭
发布于 2023-01-27 16:07
0评论
      鼻腔鼻窦颅底区域的恶性肿瘤,组织来源复杂,临近颅底、眼眶等重要解剖结构,与前颅底、脑膜、嗅觉区、视神经、垂体、三叉神经、外展动眼神经等关系密切。而这些肿瘤,常常需要彻底的切除,才能提高肿瘤的治愈率,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维天      介绍一例外地在当地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2次手术后无法控制的病例。患者,男,46岁。来诊时病人家属
发布于 2023-01-30 05:32
0评论
9月21日,我院神经外科进行了首例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第六天,王清河主任查房的时候,患者王大妈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终于能睡上一个安稳觉了。”来自昌平区的王大妈,右侧面部麻木、疼痛近1个月,曾到多家医院就诊未果,听说我院神经外科已经开科,医师均来自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半月前慕名来我院就诊。神经外科团队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对其实施额颞经颧弓入路颅底肿瘤切除术。颅底肿瘤切除手术对神
发布于 2022-09-25 04:18
0评论
婴幼儿先天性鼻腔疾病是一类很罕见的疾病,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后鼻孔闭锁、鼻腔血管瘤、鼻腔鼻窦的肿瘤等,这些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表现为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就发现一侧或双侧鼻腔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喂养困难,严重的可引起肺部感染、颅内感染。所以,如果一旦发现,应及早治疗,下面就这些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做一些介绍。一、先天性脑膜脑膨出脑膜或脑膜脑膨出是指脑膜或脑膜和脑组织从颅骨的先天
发布于 2023-03-04 05:1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