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中风现状令人担忧
脑中风是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的俗称,也叫脑卒中。脑血管病是人类三大死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46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我国是脑中风的高发国之一,也是世界上脑血管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患脑血管病人数约600万,每年新发病例数约150万,每年死亡约100万。幸存的脑血管病患者约3/4遗留偏瘫、智力障碍等后遗症。特别对于中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脑中风的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随着寒冬的来临,脑血管病进入了发病的高危时期,这使脑中风的防治雪上加霜。据权威医疗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秋冬季节脑中风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接近70%,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二、脑中风为何寒冷季节高发
为何脑中风寒冷季节高发呢?研究已经证实,气温是脑血管疾病冬季高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病的中老年人,突发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更高。
气温降低这是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围的血管会收缩。这使得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脑负荷加重,脑出血性中风发作的机会大大增加。同时,寒冷的刺激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凝血块,从而大大加重因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脑供血不足,引发脑缺血性中风发作。
户外运动减少寒冷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外出运动。活动减少,脑血液灌注就会减少,同时冬季室内的缺乏通风也加剧脑部缺血缺氧,所以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增加。
水分与维生素缺乏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增多,而人饮水量相对不足,容易造成体内缺水。缺水后,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血容量不足,进而造成缺血性脑中风。还有,蔬菜水果虽有益于心脑血管,但是冬季它们的食用量相对减少,所以也容易出现脑中风。最近的英国一项研究已经证实,冬季维生素C水平低下与脑血管病高发相关。
体质差及年龄大体质差的患者冬季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等。这些都会加重原有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而且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又是他们的高发病。所以,冷空气刺激下的血管骤然收缩、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大,都使他们极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1、冬季如何预防脑中风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注意精神、心理卫生,规范用药,是预防与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最佳措施。
在寒冷的冬季,中老年人应该注重提高抵御寒冷的能力,外出时要穿暖和些,戴上帽子手套,避免受到寒冷的刺激。室内相对暖和,应适当减少衣服。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人在骤冷骤热的环境下,容易伤风感冒。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空调每次开2个多小时就应该关闭,并开窗通气。长时间的门窗紧闭容易导致室内严重缺氧及细菌、病毒大量繁殖。
应参加一些户外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但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定,最好不要做那些剧烈运动。如果要做剧烈运动,那么在运动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开自己的身体,免得身体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剧烈变化而受到伤害。还有,冬天户外锻炼时同样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对头部的保护。很多中老年人对冬季的晨练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早晨锻炼越早越好,或雾天锻炼有情趣等。实际上,早晨低层空气不易上升,近地面空气污染严重,而有雾的早晨也是污染严重的时候。专家认为,冬季不应太早锻炼;阳光充足,天气暖和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才是冬季户外锻炼的黄金时段。
秋冬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而人的口渴感不如夏季明显,所以容易出现体内缺水。要多喝水,最好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冬季应多食鲜枣、柚子、柿子、柑橘等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及绿叶蔬菜。英国伦敦的研究人员发现,富含维生素C的饮食有助于防止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
高危脑中风患者,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发视力下降、失明,突发头痛、眩晕等情况应及早就医,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脑中风现状与冬季预防
发布于 2022-10-20 15:24
脑中风现状与冬季预防相关文章
1.要重视对原发病的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是引发脑中风的根源。据统计,90%以上的脑中风患者都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重视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血脂药,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能降血脂的食物,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2.要避免贪凉。老年人血管多硬化,忽冷忽热的气候易发生意外,因此取凉不可过分。使用空调的家庭,空调不可调得过低,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8℃为宜,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出入
发布于 2022-10-07 04:03
0评论
水银血压计预防脑中风
使用水银血压计预防脑中风是为了让胳膊缺血,胳膊反复缺血后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抗缺血。抗缺血会产生一种脑保护物质,随着血流到达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哪里缺氧,它就到哪里去发挥治疗作用,从而避免脑中风的发生。“这种缺血是对胳膊无害而且安全的,医学上称为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有三高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有高危因素的中年以上人群、不愿意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者其他不明原因的
发布于 2023-07-26 15:44
0评论
说起脑中风,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是脑血管出了问题。殊不知,在老年人的脑中风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房颤引起的,因此对于老年人的房颤,以及房颤引起的脑中风要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房颤的发生率及其危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龄≥60岁的人群中每25个人就有1个房颤患者,年龄≥80岁的人群中每10个就有1个房颤患者。中国目前约有800万房颤患者,心房颤动已成为21世纪
发布于 2023-03-01 23:41
0评论
肠中风其实就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脑中风其中的脑血栓就是因为堵塞了脑部的血管,而肠中风就是肠道的血管被堵塞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都知道,年龄越大的人越容易有动脉硬化,而这种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不仅在心脏及脑血管中发生,在腹腔内,动脉血管也在潜移默化地硬化着,人的腹腔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血管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这两根血管是供给肠道血液的重要命脉。如果这两根血管因硬化严重,出现了
发布于 2023-02-14 06:12
0评论
一级预防
“如果某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二级预防
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若暂短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其为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
发布于 2022-12-27 23:15
0评论
中风后遗症的预防,首先是治疗原发病,如对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进行积极治疗。实践证明,若这些原发病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脑中风的危险性。其中,高血压为诱发脑中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故控制高血压维持血压于正常水平尤为重要,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有珍菊降压片,它对高血压各期病人均有效,且能提高其它降压药物的疗效,降压亦平稳,受众多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
发布于 2023-01-07 14:23
0评论
秋冬交接之际,正是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就如何科学治疗高血压,预防因服药不当而诱发脑中风的问题,请教了神经内科专家。
1、切忌大量服药,骤然降压。
人体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靠血压维持,多数高血压病是因动脉硬化所致,其主要脏器或多或少均存在供血量不足之现象。一些患者因血压太高,便急于求成,大剂量服用降压药,或不遵医嘱服用并不适合自己病情的高效降压药,使血压快速大幅度下降。殊不知骤然降压使血流速度减慢,大
发布于 2024-03-04 20:12
0评论
1.头晕:会出现反复眩晕,自觉天旋地转,几秒钟恢复正常。
2.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一般要提高警惕。
3.眼前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几秒或几十秒恢复常态。这是因为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4.中老年人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导致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
5.说话吐字不清。
6.哈欠不断。
7.精神改变:
发布于 2022-10-07 03:22
0评论
1.定位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分析病变的部位,是弥漫性的,还是局限性的?是中枢性的,或是周围性的?然后再指出病变的具体部位。大脑半球,小脑,脑干不同部位的病变,表现不同。大脑半球的病变,表现对侧面瘫、舌瘫、肢体偏瘫与偏盲;小脑病变主要表现剧烈眩晕,站立不稳,眼球震颤等;脑干病变临床表现较复杂,主要为交叉性瘫痪,病灶同侧嘴歪、舌斜,对侧肢体偏瘫,感觉减退。CT检查可明确病变具体部位。
2.定性
发布于 2022-10-07 03:49
0评论
1.急性期
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①肝
发布于 2022-10-07 03:3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