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
疟疾也叫“打摆子”、“冷热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大多在春夏及夏秋季节发病。感染疟疾的病人临床表现大都是间歇性发冷、发热,冒虚汗及口唇、指甲发紫。类似的症状会每间隔24----48小时反复周期性发作。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破坏人体的红细胞,反复发作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2、乙型脑炎
当感染了乙型脑炎病毒的蚊子叮咬了人体后,乙脑病毒会在人体被叮咬的部位及附近的淋巴结进行大肆的繁殖,并逐渐的的侵入血液,当侵入的病毒数量足够多时,此时如果被叮咬者身体的免疫力正处于低谷之时,则体内的乙脑病毒便疯狂的繁殖,最终随着人体的血流散布到全身,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感染、呼吸系统出现衰竭,最终导致被叮咬者死亡。
3、淋巴丝虫病
蚊子主要是库蚊,经常会传播丝虫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库蚊传播淋巴丝虫病的记录,发病率较高,传播的范围较广。健康的人被叮咬了丝虫病患者的蚊子叮咬后,丝虫病幼虫便会转移到健康人身上,主要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内,往往导致人体的各个淋巴器官出现炎症,同时伴有腹股沟、股部淋巴结肿痛的现象,然后会在身体沿着大腿内侧淋巴管泛起一条自上而下的红线,压迫有痛感。淋巴丝虫病人后期患肢常会变硬、变糙,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起居。
4、黄热病
病人经过3~6日潜伏期后出现症状,极轻型病人的症状类似感冒,只有1~2日的发热、头痛。轻型病例呈急性发病,有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心、鼻衄、轻度黄疸和蛋白尿,几日后痊愈。重型病例常突然发病,表现寒战高热头痛、背痛、全身痛、恶心、呕吐、面红、眼结合膜充血、末梢血液中白细胞降低。
持续数日后,症状减轻。然后再出现发热并开始有黄疸,伴出血倾向,表现为软腭出血点、鼻衄、牙龈出血、呕黑色血水,有时出现蛋白尿甚至无尿。50%病人出现相对缓脉。意识清醒。肝功能受损,血胆红质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肝病重时可出现低血糖。10~60%病人在6~8日后出现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5、登革热
感染登革热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在大多数国家登革热的死亡率大约为5%,大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