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0-23 01:04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病理病因
  成年人较多,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 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
  (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引发病症
  1、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当跟骨限局性部位压力增大后,易形成胼胝、疼痛,由于跖侧皮质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2、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病人常诉跗骨窦处疼健康搜索对确诊者可行关节融合术火罐网。
  3、腓骨肌腱卡压综合征:表现火罐网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广泛性压痛及活动时疼痛易被误诊为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三关节融合术,而未能解除疼痛健康搜索可将增生造成卡压的跟骨部分广泛切除并松解肌腱火罐网,即可缓解症状。
  4、屈趾肌腱粘连爪状趾畸形:见于屈趾及屈肌腱可行肌腱切断或松解术。
  5、跟腱无力:因结节关节角减少跟骨结节上移使跟腱相对松弛行走时无力,呈跟足步态可作跟骨截骨术矫正。
  6、跟后垫痛:跟垫结构破坏脂肪组织营养不良,痛阈下降。
  7、神经嵌压:胫后神经或腓肠神经的跖内、外侧支受压所致。
  8、足外翻畸形:跟骨体骨折后其外侧骨块向外移位导致外翻平足可作距下关节融合矫正,或作跟骨截骨术火罐网。
  9、跟骨感染:常因撬拨复位或切开复位所致严重者可引起跟骨骨髓炎。
  治疗措施
  上述骨折可在腰麻下整复,用双手掌鱼际部扣挤跟骨两侧,纠正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同时在跖屈位,用力向下牵拉跟骨结节,以恢复结节关节角。复位后可用小腿石膏固定4-6周。
  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压缩粉碎性骨折,治疗意见分歧,归纳可有四种方法。
  (1)保守疗法又称不作整复的运动治疗。用弹力绷带包扎伤足,抬高患肢。鼓励早期开始患肢功能运动及架拐负重。不少人认为这种方法较固定疗法功能恢复快,效果好。一般病人在半年内可恢复正常活动,约有3/4的病人可恢复正常工作,不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压缩骨折,尤为适用。
  (2)骨牵引治疗跟骨结节持续牵引下,按早期活动原则进行治疗,可减少病废。
  (3)开放复位适用于青年人,距骨下面外侧塌陷骨折。可先矫正距骨结节角,及跟骨体的宽度,再手术矫正关节面。做跟骨外侧切口,将塌陷的关节面撬起,至正常位置后,用骨松质充填空腔保持复位。术后用管型石膏固定8周。有人认为术时行内固定,不做石膏外固定,疗效更满意。
  (4)早期关节固定术累及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必将引起不可恢复的损害,如于伤后2-3周内手术,行三关节或跟距关节固定术,疗效较晚期手术好。
  上述方法为一般原则,但波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极不规则,无法进行正确分类。治疗方法不易统一,康复期长,对晚期效果难以做出正确评价,而且无法对每种类型骨折确定一种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

跟骨骨折如何治疗?相关文章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以青壮年伤者最多、严重损伤后易遗留伤残。跟骨骨折根据骨折线是否波及距下关节分为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外骨折。关节外骨折约占所有跟骨骨折的30~40%。一般由较小暴力引起、常不需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关节内骨折约占所有跟骨骨折的70%。由于涉及了距下关节面、可能影响关节功能。应该解剖复位。一、分类关节外骨折按解剖部位可分为1、跟骨结节骨折2、跟骨前结节骨折3、载距突骨折4、
发布于 2022-10-22 14:29
0评论
跟骨应力骨折一、病因和病理跟骨应力骨折不常见。一般发生从事于足跟部遭受反复较大应力的劳动者和部队战士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后。二、症状和诊断跟部弥漫性疼痛,跟部可有轻度肿胀,有时可有瘀癍。跟骨内、外侧都有压痛,而不单纯局限于跖侧。X线表现:早期正常,3~4周后可在跟骨侧位上见到跟骨后下至前下有一硬化带。同位素扫描:早期可见局部吸收增加。三、治疗局部使用或口服消炎止痛药物。减少活动,扶拐行走,减少足底负
发布于 2023-01-06 13:06
0评论
对跟骨骨折病人的营养需求与膳食,患者和家属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医生请教。其实,跟骨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
发布于 2022-10-23 00:59
0评论
概述 跟骨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所以在工作运动中应注意防范跟骨骨折的发生,保护好自己的跟骨,另一方面做好护理工作,对于跟骨骨折病发后也有很大的意义,下面为大家做具体的介绍。 步骤/方法: 1、 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因为患者因为病症影响会出现情绪低下
发布于 2023-07-26 08:29
0评论
概述 跟骨骨折有后遗症吗?由于患病部位是血液循环的末端,恢复会相对较慢,骨折部位多在跟骨体,少数在跟骨结节,根据受伤后足跟疼痛、肿胀、皮下淤血、行走困难等症状,如果不注意护理的话,有可能是会影响患者以后的正常行走的,建议患者要注意尽量卧床休息,然后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泡脚,有助于活血化瘀,但是仍然要注意到医院复查。 步骤/方法: 1、 跟骨骨折如果骨折比较严重,保守治疗无法复位的情况下,可以
发布于 2023-02-03 06:50
0评论
概述 我是一名足球运动员,小学两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训练足球,这些年来一直风雨无阻,也赢得了无数的奖牌,但是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说,我经常容易受伤,尤其是踢球的部位,前段时间在一场比赛中由于用力过猛,当场造成了跟骨骨折。跟骨骨折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医生告诉我,至少要休养半年以上,为此我非常的后悔,特别的忧心忡忡,不知道蜗居之后会不会留下一些其他的后遗症,会影响我的体育生涯。 步骤/方法:
发布于 2023-02-03 02:50
0评论
概述 我有三个孩子,前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子,老婆一下想要个女儿,所以又要了第三个孩子,也幸好是个女孩子。我们一定人都特别宠爱女儿,所以女儿也比较娇纵。上个月她谈了一个男朋友,家里穷不说,一点礼貌都不懂我们就都不同意,女儿就从楼上跳下来把跟骨摔骨折。目前还在调养中。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怎样护理跟骨骨折的患者. 步骤/方法: 1、 要照顾患者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还要照顾好患者的心理。有些患者可能会
发布于 2023-02-03 07:54
0评论
概述 骨折是指外部异常力量导致骨组织异常断裂,骨折是可抗逆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和婴幼儿。发病情况往往是在保护不当的情况下,从高处跌落,摔倒,跌落时以点触面的方式,骨组织某处压强过大,造成断裂。骨折或多或少会留下后遗症,具体情况根据年龄和治疗情况决定,年龄越小一般恢复情况会越好。骨折后的伤病出会更加脆弱,伴发其他骨质疾病的可能。 步骤/方法: 1、 骨折发病部位有二次发病可能,还有其他并发症产
发布于 2024-06-19 20:02
0评论
概述 我儿子前段时间跟他舅舅回乡下去玩儿,不知道怎么搞得居然被转头砸到了脚,小孩儿本来就皮,我也没多在意,让他爸带着他去医院包包,谁知道医生居然说砸骨折了,我看这就是肿起来了点,应该不至于骨折啊。医生说是跖骨骨折,,要留院好好治疗,说不定还会有后遗症。这个跖骨骨折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其他部位骨折治好之后不就好了嘛。跖骨骨折后怎么办? 步骤/方法: 1、 首先如果是骨折后没有移位的,可以先用胶布
发布于 2023-07-25 19:01
0评论
概述 下颌骨是什么呢!下颌骨是人的面部唯一能动的大骨,因此在受伤以后,对咀嚼功能和正常的说话影响较大。那么下颌骨骨折后的后遗症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 1、 对于患有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来说,在他们下颌骨骨折后,他们呢!骨折段在咀嚼肌的牵拉下发生移位,从而会使患者出现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 2、 大家都知道下颌骨是人的面部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将直接
发布于 2022-10-15 01:4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