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8-29 06:12

  气象医学家解释,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加之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红热等疾病。

  养生专家提醒,雨水期间要注意“倒春寒”现象。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偏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市民应该注意身体保健,避免在这个时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过早减去外衣,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容易出汗,这时候脱衣服容易着凉,不减衣服闷热难受。养生专家建议,体热的市民出门在外可多带一件轻便的衣服,避免着凉。“因为春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容易伤骨关节致病。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自恃身体好,却不知道这些疾病会一直潜伏体内,年老时聚积爆发。”

  对于年老体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尽管养生道上有种说法,称常年用冷水洗脸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若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很容易侵入关节,加之没有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在头上就容易出现疼痛等症状。

  另外,在春季时期,湿冷犹存,洗头后应该及时用风筒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再变凉,很容易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尤其是洗完头就赶着出去,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很容易出现“偏头风”的症状。

雨水节气“倒春寒”怎么办相关文章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雨水墙纸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
发布于 2023-08-29 05:52
0评论
春捂要恰到好处 很多朋友因为要预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健脾祛湿食芡实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
发布于 2023-08-29 06:05
0评论
严寒的冬季使得空气变得干燥,而干燥的气候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早春天气冷暖不定,很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此外,在“倒春寒”的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立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因此,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中风发生时往
发布于 2023-04-12 23:21
0评论
已经到了“春打六九头”的时候了,此时天气正在逐渐回温,但是依然寒意森森,这时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要注意了,切不可兀自认为天气转暖就忽视了自己心脑血管的保健,这里小编教大家三招安全迎春。捂出温暖——腰膝暖,心脑暖“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由冬入春,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需要适应,再加上心脑血管病人的血管弹性差,血管内皮已有受损,血管壁粥样硬化致使管腔狭窄,极易发生斑块脱落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因此要
发布于 2023-03-07 11:56
0评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传播。流感传染性很强,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专家提醒,预防流感,重在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论居家还是节后出行均要注意: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坚持开窗通风,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去。减少与禽类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吃生的或半熟的禽肉、蛋类等食品
发布于 2023-07-12 14:53
0评论
如我们前一篇帖子说到的,前列腺炎就像是男人的“感冒”。最近几天北京的天气变化很大,气温下降比较明显,市区连续两天出现了降雪。不少门诊患者都说自己的前列腺症状反复或加重了,一问他们最近都有受凉、感冒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再不厌其烦地提醒大家,天气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自身保暖,不要受凉,尽量避免前列腺炎的加重。再过不久北京就要停止供暖了,这对“慢友”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口服一些对证的汤药或
发布于 2022-11-28 05:21
0评论
立春后气温回升,但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且雨雪天气还是比较多发的,所以各种冬春季的疾病还是处于高发状态。 1、气候乍暖还寒,寒温变化反复无常,大风常至,风气通于肝,外风引动内风,促使肝气亢盛,所以血压经常呈现大波动。 2、有血管硬化的人,此时血管脆性增加,管壁弹性减弱,不易适应气候的寒温反复,加之大风干扰,所以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3、立春时节,是哮喘病的高发时期。究其原因,除了初春气候变化
发布于 2023-07-12 14:33
0评论
润燥:胡萝卜南瓜粥 功效:能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软烂即可。 补血:薏苡仁党参粥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仅能祛湿健脾,还能补气补血。做法:薏苡仁30克洗净,放凉水中浸泡2小时;党参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净。三者放入锅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
发布于 2023-08-29 06:19
0评论
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儿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儿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质。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含有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
发布于 2023-07-12 14:39
0评论
雨水节气“调养脾胃”最重要。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天
发布于 2024-03-13 16:1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