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22 13:43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杀伤活性。在IFN-γ和TNF刺激下,则可产生更多的过氧代谢阴离子,杀死胞外寄生虫。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物向细胞外释放。释出的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血管基膜、肾小球基膜、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以及血浆中的补体C5、C15和激肽原等。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跑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物质中,还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成令忠,1993)。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抗体直接作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中性粗细胞通过其Fc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IgGFc段结合,发挥ADCC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损害;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而形成19S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局部。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和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吞噬之。吞噬过程中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溶酶体酶类,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在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部位,也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说明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损害

中性粒细胞增高症状是怎么引起的相关文章
一、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
发布于 2023-09-22 13:36
0评论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细胞核呈杆状或2~5分叶状,叶与叶间有细丝相连。其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裹,可分1~4型,颗粒中含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酸性磷酸酶、吞噬素(phagocytin)、溶菌酶、β葡糖苷酸酶、
发布于 2024-06-06 04:21
0评论
中性粒细胞是血常规化验其中的一项,一般情况下此项升高分为几种情况。一是体内有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伴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根据病情采用对症的抗生素治疗。 另一种情况是体内有病毒感染,白细胞总数不高或者略高于正常伴中性粒细胞也略高于正常,但是这种情况中淋巴细胞多高于正常值很多,临床多采用抗病毒治疗,但是在病毒感染的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会异常升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
发布于 2024-06-06 04:08
0评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表现是白细胞总数减少,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感。 (2)血液系统疾病: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都分急性白血病、严重缺铁性贫血。 (3)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化
发布于 2023-09-22 13:49
0评论
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
发布于 2024-06-06 04:28
0评论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体内特殊的白细胞,它是机体抵御感染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线。这些入侵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当体内白细胞数量或中性粒细胞数量低于某一水平时(小于1500/mm’或750/mm3)就是所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长效干扰素比每周三次的干扰素更容易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虽然出现严重感染等并发症不常见,采取手段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者在出现后想办法逆转它还是很重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
发布于 2024-06-06 04:34
0评论
由于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进行拔牙术后会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将其列为拔牙手术的禁忌症,但是对于临床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拔除可疑的甚至是已经有临床症状的牙齿是否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还有没定论。 为了探究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拔牙的风险,美国罗契斯特梅约医院Fillmore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性研究,结果发表在12月份的JournalofOralandMaxillofacialSu
发布于 2023-09-22 13:56
0评论
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偏高,说明身体有细菌感染,根据症状选用适当的抗菌素治疗,给药途径,如果病情很重可采用静脉给药,如果病情不太重,可选择口服,退烧药,可选用肌肉注射,生效比较快,会很快缓解浑身酸痛的症状,抗菌素应该选用广谱型的,既便宜,效果还不错。 很多原因引起的发热,开始的时候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偏高的现象,并不能完全反应疾病的过程。如果你的体温接近正常,如果没有特殊不适或者就是受凉的话,多喝
发布于 2024-06-06 04:14
0评论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后的常见症状,其可增加感染的风险,本文通过8问8答,让化疗患者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如何去预防和应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1、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白细胞数目减少。这些细胞是人体内防御病毒的主要卫士。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化疗后的常见症状,并可增加感染的风险。2、为何化疗会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抗癌药物通过杀死体内快速增长的细胞发挥作用――既有好的细胞,又有坏的细胞。这些抗
发布于 2023-01-04 09:01
0评论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切片下的嗜酸性粒细胞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胞周围。颗粒可覆盖在细胞核上,因之细胞核虽亦呈分叶状,但常不清楚
发布于 2024-06-14 05:10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