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3-09-23 18:28

  1、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消法

  中医治肛瘘常用的方法是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肛周痈疽和炎性外痔等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和切开之苦。此法适用于没有成脓的肛周痈疽、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肛裂等病。但具体用法是极其灵活的,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病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必须因病而异。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应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应温通,气滞者要行气,血瘀者要活血化瘀等。同时,还需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痈疽所属的不同经络,灵活施治。凡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内消,也可移深出浅,转重为轻;如脓已成,则不可用内消之法,以免养脓为患,毒散不收,血气受损,脓毒内蕴,反会侵蚀好肉,溃烂后难于收敛。

  2、中医治疗肛瘘方法之托法

  这是用补益气血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泄,以免毒邪内陷。此法适用于肛周脓肿中期,正气虚弱,毒邪偏盛,不能托毒外透,肛周痈疽外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的虚证。如毒气盛而正气未衰者,可用透脓的药物,促其早日泄出脓毒,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造成后患。

  3、补法是中医治疗肛瘘常用的手段

  这是用补益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患处新生,使疮口、瘘口早日愈合。此法适用于老年体虚,气血虚弱,溃疡后期,或肛肠疾病术后,热毒已去,病灶巳除,而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以及便血和脱垂等病人。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凡脾胃虚弱者,宜理脾和胃,凡肝肾不足者,宜补养肝肾等。但在毒邪未尽的时候,切勿早用补法,以免病邪内蕴,久而为患。

肛瘘的中医辨证施治相关文章
概述 胃溃疡这种疾病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疾病,几乎人人都有所耳闻,胃溃疡是一种很常见的胃部疾病,这种疾病多数是由于细菌感染,或者患者的胃粘膜炎症引起的,胃溃疡疾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者的胃部糜烂溃疡,胃部疼痛,之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患上了这种疾病,原因就是他不按时吃放,冷的、热的食物一起吃,所以,就患上了胃溃疡,请问中医怎么治疗胃溃疡? 步骤/方法: 1、 胃溃疡疾病发生之后不仅要配合做好中医药治疗
发布于 2024-04-13 10:18
0评论
中医一般把溃疡分为证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肝胃郁热型、瘀血阻络型、脾胃阴虚型,下面是一些治疗溃疡病的中药介绍。 1、肝胃不和型: (1)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成人量的1/3。 (2)柴胡疏肝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得安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脾胃虚寒型: (1)良附丸:每次3.6g
发布于 2024-10-07 01:37
0评论
概述 很多的过敏性结膜炎会选择用中医治疗,那么,中医如何治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我们并不陌生,一般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患上过敏性结膜炎危害非常的大,需要患者引起重视,及时的接受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过敏性结膜炎是会进一步恶化的,当急性过敏性结膜炎变成慢性过敏性结膜炎后,治疗的难度就大大的提升了。最后受罪的是自己,因此一旦发现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时就需要第一时间去医院进行检查,接受最有效的治疗。
发布于 2024-08-30 23:49
0评论
1.肺阴虚证 证候:干咳,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养阴润肺,佐以清肺热。主方: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常用药: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浙贝、桔梗、太子参 2.心阴虚证 证候: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则:滋养心阴,佐以清心热。主方:天王补心丹。常用药:天冬、生地、玄参、丹参、酸枣仁、远志、茯苓、当归、淡竹叶;
发布于 2024-04-30 14:07
0评论
①脾虚气陷型: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语言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脘腹重坠,胀满,嗳气不舒,食后加重,肌肉瘦弱,舌淡苔白,脉象缓弱。治以补气升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枳术丸。少食纳呆可加鸡内金6g,炒稻芽、麦芽各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或合用旋覆代赭汤。 ②虚实夹饮型:脘腹坠胀不适,食后尤甚,喜暖喜按,必下悸动,水走肠间漉漉有声,恶心,呕吐清水痰涎,便溏,舌淡苔白滑。脉象沉细小滑。治以温阳化饮、和
发布于 2024-12-14 14:32
0评论
1.肝经火旺 证候: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治则: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方:左金丸。方药:姜、黄连、吴茱萸。 2.肝火灼肺 证候: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口渴,颊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等。治则:清热化痰,止咳止血。主方:咯血方。方药:青黛、瓜蒌仁、山栀、诃子、海蛤粉。 3.肝火郁结 证候:目赤肿痛,易惊多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治则:
发布于 2024-05-11 15:59
0评论
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
发布于 2024-12-14 21:38
0评论
概述 肝硬化的情况一般在现代是比较常见的,主要犯病的多为男性,因为男性喜欢抽烟喝酒,对于肝部特别的伤,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不考虑采用西药治疗,因为中医膳食调理起来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对于身体还比较好,而且一般是可以利用肝硬化的病理才选择食材的,慢慢的调整好自己的肝脏,可以减轻肝脏一定的负担,那么下面介绍中医3大膳食辨证施治肝硬化。 步骤/方法: 1、 扁豆薏仁粥。主要是材料是购买好扁豆,薏苡仁、
发布于 2023-03-31 00:55
0评论
概述 我们在患有乙肝、丙肝的时候就要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酗酒者要戒酒,药物性肝炎患者停止服用造成肝硬化的药物。肝硬化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调理和保健。如果调理和保养不适当的话,会导致我们肝硬化腹水,造成病情加重。因此,除了配合治疗外,肝硬化患者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合理的膳食治疗,可以有利于减轻我们的症状。 步骤/方法: 1、 肝硬化许多是因为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而
发布于 2023-10-09 23:33
0评论
1.心血不足 证候:常表现为心慌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 2.心气虚弱 证候:常感心慌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治则:补益心气。主方:五味子汤加枣仁、茯神等。 3.阴虚火旺 证候:经常心慌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或有盗汗,舌红少苔。治则:滋阴降火安神。主方:黄连
发布于 2024-03-28 09:4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