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是指10个人当中就有9个人有胃病。如今,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尤其是上班族)因为忙于工作而饮食无规律,加之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年纪轻轻就被胃病缠上。正是由于胃病发病率高,不少患者查出胃炎也不以为然。羊城晚报记者从“中山讲堂——肝癌、胃癌防治知识”活动中了解到,慢性胃炎分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由于后者有少部分癌变可能,不能等闲视之,要积极干预。
A 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如何甄别?
在大讲堂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胰科主任周志伟教授介绍说,慢性胃炎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中以浅表性胃炎居多,但是浅表性胃炎继续加重,就有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能。
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都不典型,患者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餐后明显,同时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医生很难单凭患者的症状作出判断,只能通过胃镜检查来进行甄别。
正是由于胃病发病率高,很多患者做了胃镜检查,查出胃炎也不以为然。周志伟教授提醒,由于少部分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癌变可能,不能等闲视之,特别是对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要积极进行干预。
B 药物干预+生活饮食调节
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该如何干预?专家指出,药物干预和生活饮食调节,两者缺一不可。
周志伟介绍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中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加重胃黏膜的损害,另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本身就是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两者叠加会增大诱发胃癌的风险。正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就特别有必要了。部分患者在接受了幽门螺旋杆菌清除治疗后,胃炎也得到改善。
有萎缩性胃炎还能吃粗粮吗?
随着养生知识的普及,很多都市人(特别是老人)都开始天天吃粗粮。周志伟介绍,粗粮中膳食纤维比较多,对于肠道健康以及结直肠癌的预防都有帮助。但是,与肠喜“粗”不同,胃则喜“精”。有萎缩性胃炎等胃病患者就不宜天天吃粗粮了,以免加重胃部负担,不利于胃病的康复。
胃病患者若想吃粗粮的话,要掌握好“度”并循序渐进,如将粗粮和精米、精面混合烹制,让胃逐渐适应。或把粗粮打磨得细一些再进行烹制,烹制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在吃粗粮的时候,要注意细嚼慢咽,让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也可减轻胃的负担。
很多读者都很关心得了胃病该吃什么食物。周志伟建议,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肉等;还可以经常喝牛奶,牛奶对保护胃黏膜有帮助;少吃腌制、烟熏、霉变的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浓茶、咖啡等不良嗜好。
C 从萎缩性胃炎到胃癌到底要多久?
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可能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忽视;另一种是过于焦虑,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自己随时会得胃癌。周志伟解释,胃炎演变为胃癌的过程,即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内外学者对萎缩性胃炎进行的长期追踪观察,结果显示,胃癌的发生率与萎缩性胃炎的病史长短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而且这类病变是可逆的。重度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过积极的干预,可能转变为中度甚至轻度萎缩性胃炎。所以说,萎缩性胃炎并不等于胃癌。过于焦虑和紧张对人体胃液的分泌、黏膜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胃壁的蠕动均有影响,反而不利于康复。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及康复期都要定期随访,并定期接受胃镜检查,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周志伟介绍说,全世界有45%的胃癌患者在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的胃癌患者发现时80%都偏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主要原因是胃癌没有特异性症状,难以早期发现。而定期接受胃镜检查,有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