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大多数出生时就有,开始以血管痣形状出现,也有呈片状,之后随婴儿成长而增大,可发生在面部任何部位,范围广泛者可占半侧面部,呈红色或紫红色或暗红色,扁谷或稍突出皮肤,触之柔软、压之退色。<1>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少数可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退。血管瘤病变位于皮肤真皮层,由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密集细小的毛细血管所组成.
瘤体位于浅表组织,可呈现为暗红色、紫色或蓝色的结节样外观的肿块,触之质地柔软,病灶内可扪及质硬的颗粒。以头面部病变为例,若海绵状血管瘤位于深部,仅表现为时大时小的软组织肿块,不容易引起患者的注意。莓状血管瘤通常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好发于面部、头部和背部。大多发生于婴儿出生后1个月~2个月左右,初发如针头至黄豆大,逐渐增大,进入增殖期。并且起初会呈现暗红或鲜红色隆起,质软,表面呈疣状或分叶状,形叶草莓,故而得名。
混合型血管瘤:具有毛细血管瘤和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病理组织特性和临床特征。开始为红色斑痣逐渐增大,向深层组织侵犯形成小丘或结节状隆起肿块,质柔软、边界不清、压之缩小。血管瘤<1>1岁增长速度放缓,有时血管瘤增大引起面部畸形。
蔓状血管瘤由曲张、蜿蜓、盘曲如肠襻状的异常血管群组成。好发于成人的外部、口唇部和肢体部位,可见曲张的血管影,临床上易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肿物,皮肤有时潮红,皮下隐约可见迂回弯曲的血管搏动和蠕动,触之可感到有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