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剖学上来讲,"咽"和"喉"是两个不同的解剖概念。"咽"为一肌性管道,上起自颅底,下止于第六颈椎下面、环状软骨下缘,全长约13厘米,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炎应该是指上述三部分的炎性病变,但这是指"广义"的咽炎;"狭义"的咽炎则是临床上常说的"咽炎",专指口咽部的炎症。"喉"则为位于颈正中前部,舌骨之下,上通喉咽,下接气管,该部位发生炎症病变则为"喉炎"。
古代中医由于没有特殊的检查器械。现代医学概念上的"喉"很难被看到,只能看到"口咽"部。而古代汉字中"咽"、"喉"二字的概念并不像现在这样分得很清楚,如《说文解字》说:"'咙',喉也,喉、咙,咽也,咽,嗌也,嗌,咽也。"可见,咽、喉、咙、嗌都是同义词,于是就产生"咽、喉"通称的现象,在民间一直留传至今,不时沿用。但民间所说的"咽喉"实际上就是指"咽"(口咽为主),所说的"咽喉炎"实际上就是指西医的"咽炎",与解剖意义上的"喉部"的炎症无明显关联。因此,西医学所指的"咽喉炎"是指"咽"和"喉"两个解剖部位的炎症;而古代中医学所说的"咽喉瘅"就是指西医的"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