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织培养技术的介绍:随着沙棘物种的不断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如何让快速育苗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就目前而言,一般沙棘的育苗主要通过种子和枝条扦插进行繁殖,但是利用种子繁殖难以保持其种性,用枝条扦插则成苗率比较低,且多插几代之后容易受病毒侵害,这些都成为沙棘良种繁育推广的障碍。组织培养是实现苗木规模化生产的高效途径之一,也是开展基因遗传育种,保存种质资源研究的重要前提。该技术不受地域和季节限制,能达到快速繁育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保持原有种性,同时也可以针对雌雄来定性培养,还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直接获得遗传变异培养出生产中急需的抗寒旱、抗盐碱、抗病虫、抗沙埋的、产量高的各品种系列。
2.沙棘的育种和取材:外植体的选取,不同时间取材对外植体的诱导效果不同,一般以3月前后接种外植体成活率较高,这一期间的接种后发芽率高达95%或100%,5月取材接种后污染率比较高,玻璃化苗多,7—9取材接种后褐化现象较为严重,9—12月以及1—2月取材接种后极易受污染,由于生长环境等的影响,不同的取材时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从各种研究中可以看出,沙棘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取材时间最好选择在萌动和发育早期为好。同时,适宜的外植体对物种的组织培养极为重要,不同的外植体诱导效果不同,发育阶段、生理状态、外植体的类型、大小和幼嫩程度及其在树体和枝条上的位置等均会影响外植体细胞全能性和组织器官再生性的表达。总之,要在适当的时期选择适当的外植体,只有把时间和取材阶段都弄好了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好的幼苗,从而更好的进行繁育和开发。
3、培养技巧和疾病预防:
(1)、技巧。首先,在进行组织培养时,必须把握好时机,万物都有一个复苏和生长的阶段,在进行培育时要对物种的生活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来把握好培育的最佳时机;其次,选择优质的外植体,要确保育种的质量,外植体对整个组织培养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次,就是培养基的选择。沙棘组织培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和B5培养基,相关研究表明,适当降低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含量对沙棘器官分化有利,另外,诱导和扩增最适当的培养基为木本植物培养基(WPM)。由于外植体的诱导目的不同,培养基会使诱导效果产生差异,因此,较低盐浓度的培养基适用于沙棘的组织培养。
(2)、疾病预防。首先,褐变的预防,褐变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普遍现象,而在沙棘的外植体培养中尤为严重,预防方法为:
a、选择适宜的外植体。外植体有较强的分生能力,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可大大减轻褐变;
b、降低矿物质盐的浓度。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过高会致使酚类物质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细胞褐变;
c、低温暗处理可减缓植物的代谢速度,从而减少醌类物质的形成;
d、在培养基中加入抗氧化剂或活性炭,或用抗氧化剂进行制料的预处理或预培养,这样可以抑制褐化的发生;
e、采用无菌苗各器官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无褐变现象;
f、连续转移外植体。
对于褐变的材料,接种后转瓶时间长,伤口周围积累醌物质增多,褐变加重,而缩短转瓶周期可以大大减轻褐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