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原理
日光按其波长不同,有3种射线可用来锻炼身体:波长在76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波长400~760毫微米的可见光线、波长 180~400毫微米的紫外线。上述3种射线,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
日光有肉眼看不见的、具温热作用的红外线,有起化学作用的紫外线及可见光线。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固醇变成维生素D,可改善钙、磷代谢,防治佝偻病和骨软化症,促进各种结核灶钙化、骨折复位后的愈合及防止牙齿松动等。
红外线能透过表皮达到深部组织,使照射部位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如果长时间较强烈地照射,可使全身的温度升高。
日光中的可见光线,主要通过视觉和皮肤对人有振奋情绪的作用,能使人心情舒畅。
紫外线是日光中对人体作用最强的光谱,能够加强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物质代谢过程;可使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促使骨骼正常发育。但是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产生红斑,皮肤细胞蛋白质分解变性,释放出类组织胺进入血液,刺激造血系统,使红、白细胞、血小板增加,使吞噬细胞更加活跃。反复施行日光照射,由于紫外线使皮肤里的黑色素原转变成黑色素,照晒的皮肤便呈现一种均匀健康的黑黝色。黑色素又能把更多的日光辐射吸收,转变成热能,刺激汗腺分泌。日光又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各种微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很快失去活力。
日光浴方法
一般用直接照射法,可取卧位或坐位,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扩大照射部位和延长时间,使人体逐渐适应日光的刺激。一般,先照射下肢和背部,然后照上肢和胸腹部;要保护头部和眼睛免受照射,可用白毛巾、草帽遮头并戴墨镜。照射时间应根据海拔高度、季节和照射后个体反应来掌握。例如,高原比平地日光强,含紫外线多,夏季中午的日光最强,照射时间应短;
一般采取全身日光浴,也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背光浴、面光浴、部分肢体浴等。全身日光浴等。全身日光浴要求赤身裸体,并不断地翻转身体,使各部分能充分地接受日光的照射。初行日光浴时,每次照射10分钟即可,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分钟。局部日光浴者可用雨伞或布单遮挡,每次日光浴后可用 35摄氏度的温度淋浴,然后静卧休息。一般连续20天左右。
冬天日光中紫外线量约为夏季的1/6,照射时间可适当延长。日光浴一般从 5分钟开始,以后可每次增加 5分钟,若全身反应良好,可延长到1~2小时。
日光浴的地点要清洁,平坦,干燥,在绿化地区则更好;不宜在沥青地面或靠近石墙处进行,以免沥青蒸气中毒和辐射热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