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贫血,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和全血细胞减少。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欧洲和美国的发病率低于亚洲,总体而言,亚洲的发病率高于欧洲和美国。
步骤/方法:
1.药物和化学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癫痫药物、保泰松、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等药物,其中以氯霉素最为常见。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抗hyroids(如tabazol、methylphenidate)和杀虫剂引起的反响与剂量和治疗时间的关系不大,而与个人敏感性有关。
2.电离辐射、核辐射和辐射(如X射线和其他射线)可影响DNA复制,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干扰骨髓细胞的生成,并减少造血细胞。肝炎病毒、微小病毒、带状疱疹病毒都会引起再发,尤其是肝炎病毒与再发有明显的关系,主要是丙型肝炎,其次是乙型肝炎。
3.临床资料显示,部分再障性贫血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提示再障性贫血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各种未经治疗的贫血、慢性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最终也会发展为再障性贫血。
注意事项:
发现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后,应询问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否接触过有害物质,近期是否服用过旨在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近期是否患有病毒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和各种肝炎。对于育龄妇女,还需要了解怀孕和分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