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5 09:11

  功能性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可引起低血糖,可因情绪激动、饥饿、不安等发病。

  一、药物所致低血糖

  1、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胰岛素后摄食量过少、活动量相对过度,均可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在诊断时要注意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相区别。

  2、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特别是磺氯

  脲,如迅速加量,则较易诱发低血糖,大多数病人在服用一周内出现。服优降糖的患者可在剂量不变、几周甚至几个月后出现低血糖。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均应警惕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3、乙醇。当连续大量饮酒而其它食物摄入较少时,可产生低血糖。若在长期饥饿状态下大量饮用乙醇,甚至可因严重低血糖导致死亡。

  4、其它。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大剂量应用醋水杨酸(4-6克/天)时血糖可降低。

  二、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胰岛B细胞瘤。此病会引起慢性、反复发作性低血糖,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或造成难以逆转的脑部损害。患者常自动增加进食次数,因此往往比较肥胖。

  三、非B细胞瘤所致低血糖:有些胰外肿瘤的临床症状与胰岛B细胞瘤相似,故亦可出现空腹腔内和腹膜后的纤维肉瘤及纤维瘤。患者常以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

  四、对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不足

  1、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由糖皮质激素不足导致低血糖。患者的低血糖反应常在空腹时出现,但也有在餐后1-2小时发生的。

  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产后大出血导致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者常在空腹时发生低血糖。垂体性侏儒亦可表现血糖较低。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粘液性水肿与呆小病患者空腹血糖较低,但症状一般不严重。

  五、婴幼儿及儿童期低血糖

  1、新生儿低血糖。见于出生后72小时内、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母亲所产的新生儿。

  2、儿童期酮症性低血糖。发病于2-5岁,如8-16小时不进食,可出现低血糖和高酮血症。

  六、其它长期进食不足可引起低血糖餐后低血糖

  一、先天性糖代谢酶缺乏

  1、半乳糖血症。缺乏半乳糖-1-磷酸嘧啶苷转换酶乳儿。

  2、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性低血糖。患者先天缺乏果糖-1-磷酸醛缩酶,摄入果糖后出现低血糖症,不进食果糖同无症状。

  二、肠道性低血糖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或胃-空肠吻合术后。

  三、特发性(功能性)餐后低血糖多见于女性,主要见于一些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或处于焦虑状态的人,并常伴有胃肠道运动及分泌功能亢进的表现,是低血糖的常见类型。一般早上空腹时不发作,常在早餐后1.5-3小时发作,而午餐及晚餐后则较少出现。每次发作时间约 15-20分钟,可自行缓解。患者能耐受72小时禁食,这与胰岛B细胞瘤有明显不同。

  四、早期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反应迟缓所致的反应性低血糖。

功能性低血糖症的病因相关文章
一饿就发慌要警惕低血糖 如果一时没有定时定点的吃饭,马上就感到心慌、手颤抖。这样的人高度考虑是功能性低血糖症状。为什么饿了就会有低血糖症状?医生解释:是由于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多或时间延迟,使得食物吸收高峰过后血中仍有过多胰岛素,以致出现低血糖。功能性低血糖一般发生在早餐后3~5小时,不可思议的是早餐吃得越多,越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 引发功能性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目前认为可能由于只是胰岛素分泌
发布于 2024-03-05 09:31
0评论
凡是因功能性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下降至正常值以下,引起了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表现,称功能性低血糖。低血糖多发生以早餐后2~4h临床表现以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综合症为主病人感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一般无昏迷或抽搐,偶有昏厥、午餐及晚餐后较少出现。每次发作约15~20min,可自行缓解,病情非进行性发展,空腹血糖正常,发作时
发布于 2024-03-05 09:37
0评论
是一种很让人费解的疾病,早餐吃得越多就越容易犯病,犯这种病的人平时给人的感觉身体胖乎乎的、很健康的样子。可一旦犯病了,她们的表现好像要死了一样,让周边的人惊恐不及。可是给她们及时喂点糖水,吃块饼干,又很快的恢复过来。你可能觉得这是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吧!还真不是,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功能性低血糖症。 一饿就发慌要警惕低血糖 如果一时没有定时定点的吃饭,马上就感到心慌、手颤抖。这样的人高度考虑是功能
发布于 2023-03-24 13:53
0评论
一、药物因素 1、胰岛素:胰岛素注射过量或注射后摄食量过少而活动量相对过度,可能产生典型的急性低血糖反应。 2、磺脲类药物:这些药物引起低血糖的程度与药物半衰期、代谢速度等有关。当患者有饮食减量、肝肾病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即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 3、口服降糖药尤其优降糖也容易引起低血糖。 二、疾病因素 1、严重肝病时,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当糖摄入不足时易发生低血糖。 2、肾上腺、甲状腺
发布于 2022-12-12 12:38
0评论
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应立即停止工作休息,这个非常重要。症状较轻的患者,马上进食10~15克糖即可纠正低血糖。进食液体的糖最好,比如红糖水、可乐或是葡萄糖片等更易于被吸收的。做了初步的应急处置后,要在15分钟后测患者血糖。如果血糖依然低于3.9毫摩尔/升,要重复第1步,并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生帮助。 通常情况下经过急救,患者症状可迅速缓解。但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白梅特别强调,严重的低血
发布于 2023-03-13 22:36
0评论
功能性疾病诊断一旦确定,可通过药物对大脑皮层功能,特别是对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并辅以适当的对症处理,一般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1、功能性头痛常见于神经衰弱,不少人有抑郁症,疼痛无一定规律,以颅顶重压感,头周围箍紧感为常见主诉,头疼出现每伴有失眠、记忆力减退和精神不能集中,多见于青年脑力劳动者,亦称紧张性头痛、精神性头痛或神经性头痛。 2、血管迷走性眩晕尤以年轻女性多见,多有情绪激动,恐惧
发布于 2023-12-11 16:06
0评论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多种发病机制而引起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本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交感神经兴奋、脑功能障碍临床症候群。临床上一般分为空腹低血糖和与餐后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两类。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低血糖的典型表现为Whipple三联症。(1)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心慌、心悸、饥饿、软弱、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血压轻度升高等。脑细胞因葡萄
发布于 2022-10-19 17:39
0评论
低血糖是指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并出现饥饿感、软弱、出汗、焦虑、心慌、肢体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和)精神失常、恐惧、慌乱、幻觉、健忘、木僵等脑部症状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低血糖对人体是有害的,尤其是对老年病人,低血糖的危害更甚于高血糖。饮食方面要高蛋白、高脂
发布于 2024-03-05 09:24
0评论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
发布于 2023-02-11 19:43
0评论
1、用药治疗 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查出胰岛素瘤应作手术切除。术前可用氢化可的或泼尼松(强的松),苯噻嗪类升糖药物如二氮嗪(diazoxide)或三氯噻嗪(trichlormethiazide)。恶性胰腺瘤可用链脲佐霉素(streptozotocin)破坏胰岛β细胞,缓解低血糖发作,用法为20~30mg/kg体重,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8~10次,总剂量8~9g。另一方法是将链脲佐霉素直接注入腹腔
发布于 2023-05-03 01: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