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9 18:52

  【功能主治】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

  ①"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②"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③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④"温中快气。肺虚有寒,上焦壅热,饮酒口臭,煎汤漱。"

  ⑤"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滞,山岚瘴气,不伏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⑥"解表散邪,利湿除风,清热止渴。治呕吐霍乱,疟,痢,疮疥。梗:可治喉痹,化痰、止咳嗽。"

藿香的功能主治相关文章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发布于 2023-04-28 10:39
0评论
在临床上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A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在流感流行期采用本品作预防药,保护率可达50%~79%,对已发病者,如在48h内给药,能有效地治疗由于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症状。金刚烷胺的抗病毒谱较窄,主要用于亚洲A型流感的预防,对B型流感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均无效。由于口服吸收后能通过血脑屏障,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 进入脑组织后可促进释放多
发布于 2023-11-20 23:19
0评论
①治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肚痈,便毒,痔漏;擦鹅掌风;汁漱牙疼。 ②发散头风风邪。治脑漏,白浊热淋,玉茎肿痛,捣汁冲酒吃。 ③去风散毒。煎汤洗一切疮疥。 ④祛风湿,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络,止跌打闪伤(痛),取汁调酒更效。 ⑤治吐血、下血。 ⑥可作强壮剂。治慢性肺炎。 ⑦解热,镇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儿痫热,疳病,瘰疬;研汁点暴赤眼;以盐揉贴肿毒并风癣。 ⑧治膀胱结石。 ⑨鲜草捣汁外敷撑耳寒
发布于 2024-03-15 23:03
0评论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 1.《纲目》:矾石之用有四:吐利风热之痰涎,取其酸苦涌泄也;治诸血痛,脱肛,阴挺,疮疡,取其酸涩而收也;治痰饮,泄痢,崩、带,风眼,取其收而燥湿也;治喉痹痈疽,蛇虫伤螫,取其解毒也。 2.《本草经疏》:矾石,味酸气寒而无毒,其性燥急收涩,
发布于 2024-02-14 21:31
0评论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②《别录》:"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小儿温疟,身积热不解,可作浴汤。聪耳
发布于 2022-12-27 15:17
0评论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发布于 2022-12-27 12:01
0评论
1、风湿身疼,日暮加剧。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2、水肿喘急。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3、沙石热淋。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4、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脓血。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6、痈疽不溃。吞服薏苡仁一枚。 7、虫牙痛。用薏
发布于 2023-10-04 22:17
0评论
1、风湿身疼,日暮加剧。用麻黄三两,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 2、水肿喘急。用郁李仁二两,研细,以水滤取汁,煮薏苡仁饭,一天吃两次。 3、沙石热淋。用薏苡仁(子、叶、根皆可)水煎热饮(夏月次饮),以通为度。 4、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脓血。用薏苡仁十两,捣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许送服。 6、痈疽不溃。吞服薏苡仁一枚。 7、虫牙痛。用薏
发布于 2023-10-07 09:29
0评论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①《别录》:"主养肾气,去胃脾中热,益气。陈粟米:主胃热,消渴,利小便。" ②陶弘景:"陈粟米:作粉尤解烦闷。" ③孟诜:"陈粟米:止痢。" ④《本草拾遗》:"粟米粉解诸毒,水搅服之;亦主热腹痛,鼻衄,并水煮服之。" ⑤《日用本草》:"和中益气
发布于 2023-12-04 09:14
0评论
清热,解毒,利水,活血。治黄疸,痢疾,砂石淋痛,白浊,水肿,疔疮肿毒,跌打损伤。 ①《百草镜》:利湿热。治黄疸,臌胀,白浊,经闭;捣汁点热眼;煎汤洗痔疮肿痛。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病后体虚,兴奋精神;又可利尿,治水肿。 ③《广西中药志》:利尿,散瘀,止痛。治五淋,白浊,痢疾;外治跌打刀伤,风火眼痛。 ④《四川中药志》:除风,理气。治风寒咳嗽。跌打损伤及黄疸病。
发布于 2023-11-08 17:4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