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30 07:28

  根据萎缩性胃炎发生的部位结合免疫学改变,包括自身免疫试验和血清胃泌素测定,Strick land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

  A型萎缩性胃炎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抗体阳性,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发生在壁细胞,故病变以胃体部较重,胃体腺被破坏而萎缩,故胃泌酸功能明显降低或无酸,并因此而引起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最后可发展成胃萎缩,食物中VitB12可与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I F)结合成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它有助于Vit B12的吸收,在A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均可发现内因子抗体(IFA),主要为IgG,有结合型和阻断型之分,结合型IFA可与内因子或内因子维生素 B12复合物结合,而阻断型IFA阻断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从而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A型患者常伴恶性贫血(16%),而其中60%的恶性贫血有阻断型IFA,我国萎缩性胃炎主要见于胃窦部,发生于胃体者少,这与我国很少有恶性贫血相符合。

  B型萎缩性胃炎并非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呈阴性,其发病与十二指肠液返流或其他化学,物理损伤有关,胃窦部粘膜较胃体部粘膜通透性更强(H+逆弥散的能力胃窦部强于胃底部20倍),由于胃窦的粘膜屏障作用比其他部位小,加以易受十二指肠液及其内容物返流的影响,故胃窦部最易受累,胃体部病变轻,故胃泌酸功能一般正常,胃窦部病变损害了幽门腺中的G细胞,胃泌素分泌减少,故一般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下,萎缩性胃炎的癌变以B型为主,其癌变过程可长达10多年或更久。

慢性萎缩性胃炎A型B型区别相关文章
1.临床表现: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的患者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 2.胃液分析: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有胃酸缺乏或胃酸减少,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正常、增高或降低。 3.血清学检查:A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血清中可测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下。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萎缩,直接影响
发布于 2024-03-30 07:48
0评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比低发区高。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
发布于 2023-02-07 09:27
0评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故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临床表现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下面系统地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2、实验室检查(1)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无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2)胃蛋白酶原测定:胃蛋
发布于 2023-02-07 09:17
0评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确诊主要靠纤维胃镜和胃粘膜活组织病理性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正常胃粘膜为橘红色,萎缩时呈灰白、灰黄或灰绿色,粘膜可表现红白相间,白相为主,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皱襞变细或平坦。胃粘膜萎缩时萎缩范围也不一致,有的是弥漫性的,也有局限性的,甚至可见小灶状。粘膜下血管
发布于 2023-12-21 07:05
0评论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养出Hp,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饮食习惯 吸烟,饮酒,食物刺激,损坏胃黏膜的药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4.胆汁或十二指肠液
发布于 2024-03-30 07:41
0评论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分布,可再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以胃窦为主)或全胃炎(以胃体为主)。 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据报道:在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占受检人群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虽经长期的研究,本病的病因
发布于 2023-12-21 06:45
0评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少数胃粘膜糜烂者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其中A型萎缩性胃炎并发恶性贫血在我国少见。本病无特异体征,上腹部可有轻度压痛。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
发布于 2023-02-07 09:22
0评论
感染因素       1、H.pylori感染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亦是形成CAG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感染(约5~25年)后,部分患者可有胃黏膜萎缩和肠化。Hp引发CAG的机制:Hp通过鞭毛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同时分泌黏附素使其紧贴上皮细胞,菌体释放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NH3,从而保持细菌周围中性的环境,有利于细菌在胃黏膜表面的定植。     (1)Hp
发布于 2022-09-29 09:39
0评论
CAG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Hp感染、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遗传、年龄、高盐及低维生素饮食等相关。一、感染因素:1、H.pylori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亦是形成CAG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感染(约5~25年)后,部分患者可有胃黏膜萎缩和肠化。Hp引发CAG的机制:Hp通过鞭毛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同时分泌黏附素使其紧贴上皮细胞,菌体释放的尿素酶分解
发布于 2022-12-17 02:29
0评论
概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粘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
发布于 2023-01-18 19:5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