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癌症”这个词对于人们来说往往意味着死亡,医生们在通过不懈努力来找寻治愈的方法。尤其是手术切除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手术切除是否依然强势?有没有最新的治疗手段既能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又能避免外科大手术呢?以我科最常见的肝癌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世界上有约50%的肝癌发生在我国。面对如此高发的肿瘤,我们的应对方法是什么?我想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手术治疗。诚然,从1891年世界上第一例肝癌手术切除成功,到20世纪50到60年代肝脏外科解剖和肝脏生理生化的研究,均为手术切除奠定了基础,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手术切除一直被人们奉为肝癌治疗的“金标准”。肝癌的手术切除也经历很多次的飞跃,从大肝癌的规则切除,到小肝癌的局部不规则切除,再到不能切除肝癌经过治疗后的二期切除,大大提高了手术切除率。随着围手术期治疗的完善,护理质量的提高,肝脏手术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下降,有些甚至能够达到零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也能够达到10%以下。
但是我国85%以上的肝癌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炎,肝硬化,肝储备能力差。再加之肝癌患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使得肝癌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期。真正能够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仅有10%-20%。即便是小于5cm的小肝癌,若合并严重的肝硬化,手术切除依然会对肝脏造成大的创伤。由于肝脏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术后极易复发,有统计显示,小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率高达43.5%。再精湛的手术切除也无法解决肿瘤复发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有没有方法能够帮助这些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摆脱肝癌的困扰呢?有没有方法能够应对肿瘤的复发呢?随着影像学等各种辅助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治疗技术被应用于肝癌的治疗,包括介入、冷冻、微波、射频等等。在这些技术中的佼佼者就是射频消融治疗。其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已被广泛接受。射频消融因其创伤小,疗效好,美国2008年版NCCN和日本外科学会有关肝细胞癌临床实践指南已确定射频消融(RFA)与手术、肝移植同为肝癌治疗的三大重要手段。
射频消融(RFA)是利用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耐热性差的特性,在超声或者CT的引导下,将射频电极针直接插入病灶内,利用电极发出的射频波,将肿瘤区域加热至有效治疗温度范围并维持一定的治疗时间,造成肿瘤细胞凝固性坏死,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
射频消融治疗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肝癌的临床治疗,随着技术以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其治疗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反复证明:对于小于3cm的小肝癌,射频消融仅仅需要20多分钟,无需开腹,就可以对肿瘤进行彻底灭活,死亡率仅有0~1%,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3%。射频消融疗效完全与手术切除相媲美。打破了手术切除为根治肝癌的唯一手段的局面。由于其创伤小,对肝功能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新生成复发癌可行多次再治疗。对于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而言,射频消融可以通过反复多次消融来达到根治目的。
虽然目前专家对肝癌的治疗是应用手术切除治疗还是射频消融治疗各有见解,但是,不可否认射频消融是肝癌治疗的又一个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