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要点
本病辨证首以疼痛的部位、性质为主要依据,结合兼证与舌脉。若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麻木,伴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属血虚;若肢体关节肿胀,麻木,重着,疼痛剧烈,宛如针刺,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遇热则舒,伴恶寒畏风,舌苔簿白,脉濡细,属外感风寒;若疼痛较重,痛有定处,麻木,发硬,重着,屈伸不利,伴恶露量少,舌暗,苔白,脉弦涩,属血瘀;若产后腰酸,足跟疼痛,伴头晕耳鸣,舌淡暗,脉沉细弦,属肾虚。
治疗原则
本病以内伤气血为主,而兼风寒湿瘀,临床表现往往本虚标实,治疗当以养血益气补肾为主,兼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养血之中,应佐以理气通络之品以标本同治;祛邪之时,当配养血补虚之药以助祛邪而不伤正。本病与一般痹证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夹外感,也应以调理气血为主。《沈氏女科辑要笺正》云:“此证多血虚,宜滋养,或有风寒湿三气杂至之痹,以养血为主,稍参宣络,不可峻投风药。”
证治分类
1. 血虚证
主要证候:产后遍身关节酸楚、疼痛,肢体麻木;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
代表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金匮要略》)。
方药: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当归、秦艽、丹参、鸡血藤。
2. 风寒证
主要征候:产后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冷痛剧烈,宛如针刺,得热则舒,或关节肿胀,麻木,重着,伴恶寒怕风,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方药: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
3.血瘀证
主要征候:产后身痛,尤见下肢疼痛、麻木、发硬、重着、肿胀明显,屈伸不利,小腿压痛;恶露量少,色紫黯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黯,苔白,脉弦涩。
治法:养血活血,化瘀祛湿。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方药:秦艽、川芎、桃仁 、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4.肾虚证
主要征候:产后腰膝、足跟疼痛,弯腰困难,头晕耳鸣,夜尿多,舌淡黯,脉沉细弦。
治法:补肾养血,强腰壮骨。
代表方:养荣壮肾汤加减。
方药:当归、川芎、独活、肉桂、川断、杜仲、桑寄生、防风、生姜、秦艽、熟地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