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养生保健,被提醒要注意是不是有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情况的出现时,常常很茫然,不解其意。的确,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都是较为专业的中医学术语,对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来讲,一时要辩清这么多“虚”的概念并不容易。现在,让我们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女性同胞略解其意,并简单说明相应的治疗对策。
首先要解释几个概念,什么是中医学的“证”?什么是阴、阳、气、血?虚证又是何意?
传统医学对疾病的描述与现代医学有很大不同。现代医学往往以临床看到的主要症状,或以这种症状出现的病理机制对疾病加以描述,即通常所说的“病名”。而传统医学则是以“证”,即“证候”,对异乎于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状况进行描述。所谓“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属性的概括,简单说,也就是对一组症候群概括、总结,而后据其发生的病因、病机,得到的对疾病描述的一个结论,即大家最后知道的中医学的“病名”。这个“病名”,可能是已患之病,也可能是人体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阴、阳和气、血则是不同的两类概念。
阴、阳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属性的概念,被中医学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中医学将人体的不同部位、组织,以至不同的生理活动,均划分为阴、阳两类,例如:背为阳、腹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流动性好为阳,流动性差为阴。按照同样道理,身体的每一经络系统都分为阴与阳,不同的病症类型亦可按阴、阳划分,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说法,就是因其阴、阳消长不同而怼R跹艏认嗷ザ粤⑼骋挥帜芟嗷プR酢⒀艨晌尴尴阜郑越馐蜕砘疃牟煌刺纾何逶辔酰敝械拿恳辉嗥鳎浠疃刺挚上阜治酢⒀簦绺我酢⒏窝簦簧鲆酢⑸鲅舻取
气、血的概念则相对具象,是物质的概念,它是人体气和血这些有形物质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中医学又将病因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痰,以及虚、实等。所谓“虚证”,就是人体正气虚弱不足的证候总称。
中医学认为:“虚者,不足也” ,《内经》又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所谓正气,即指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虚,主要是人体的抗病能力不足。实,主要是指邪气亢盛。中医学所讲的邪气,在现代社会,可泛指细菌、病毒,以及物理、化学等环境因素,人体发生疾病,则是“正邪相争”的反映。中医学特别强调“气虚”在人体发病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故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说,即人的抗病能力充实于体内,则外来的一切致病因素均不可能干扰人体而发生疾病。反之,一切外来的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必由于人体抗病能力的低下和不足导致。
由以上说来,所谓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就是从中医学角度对机体某种病证的判断。对多数非专业人士而言,简单辨清所谓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可引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得四句科普为鉴,即:“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不能涵盖上述概念辩证的全部,但亦可见一斑。
1、气虚
人体由于正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在临床上,气虚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症。
人体气虚,会出现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气虚是一种多发症,原因多是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久病未愈、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现代女性因气虚45岁以前过早衰老、虚弱者增多,与其承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应对此现象予以关注。
在气虚的调治上,中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治疗的方法为原则,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正气,是可以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状态的。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凡气虚之人,宜多食性平、味甘、或甘温之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甘平之品如:葡萄、柠檬、木瓜、草莓、菠萝、菠菜、红萝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玉米、栗子豆浆、白米、糙米、黄豆、黑豆、赤小豆、鱼肉、猪肉、鸡蛋等;甘温之品如:油菜、荔枝、樱桃、金桔、桃子、杏子、糯米、红糖、麦芽糖、牛肉、鸡肉、虾、等;甘凉之品如:莲藕、香菇、冬菇、白木耳、绿豆、豆腐、茶、苹果、莲雾、西红柿、甘蔗、蜂蜜、乌鸡、鸭、蟹、鳖、蛋白、牛奶等。
如已见气虚症状明显,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黄芪等中药治疗。
气虚者忌吃破气耗气之物,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品,并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如西瓜、香瓜、水梨、柚子、橘子、柿子、香蕉、芒果、奇异果、黄瓜、苦瓜、空心菜、R白笋、豆芽、紫菜、海带、西洋菜、豆豉、荸荠、白砂糖、蛤蛎、蚌类等。
2、血虚
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血虚因脏腑失于濡养而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症状。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患者不仅有血虚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血虚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血虚亦可由慢性消耗所致:现代女性劳作过度消耗精气,耗伤阳气阴液;劳力过度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致阴血暗耗,心血亏虚,均可导致血虚。
对于血虚证的中医治疗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血虚均伴不同程度的气虚,补血时应适当配伍补气药,以达到益气生血之效;血为阴液,易生滋腻,淤阻血脉,而致新血不生,补血同时还应配伍活血生血之品。
治疗血虚最经典的中药是四物汤,另可一周3次以当归15克、枸杞子15克、首乌10克、红枣8粒煮水代茶饮,亦能达到补血的作用。
3、阴虚、阳虚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
阴虚和阳虚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的病变。阴虚常见的有肺阴虚、心阴虚、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而阳虚常见的则有脾阳虚、肾阳虚。在这里,我们针对女性朋友,主要讲一讲肾的阴虚与阳虚。
再讲二个概念,什么是中医的“肾”、“肾虚”。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主生殖与发育、主水液代谢、主纳气、主骨生髓、充脑、司二便等功能。在这里,中医学所谓的“肾”,与现代医学的肾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并不是解剖学意义上的肾脏器官。
中医学所说的肾虚,是一组综合证候群的反映。肾虚有多种,以肾阴虚、肾阳虚最常见。
女性朋友可以自身对照,检查一下:在脑力方面是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在情志方面是否情绪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在意志方面是否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在女性内分泌方面是否出现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等症?在性功能方面是否出现性欲减退、淡漠?在泌尿方面是否出现尿频、多尿、小便清长等症?此外还有:健忘失眠,骨骼与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容颜早衰,眼袋,黑眼圈,皮肤皱纹和色斑,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下垂,腰、腹脂肪堆积等。如果以上若干症状已在您的身上出现,可能您就得了肾虚证。
需要指出的是,有了上述症状,并不一定就是肾虚。举例而言,出现腰酸腰痛的症状确实是肾虚一个重要的信号,但此时还不能简单将这个症状与肾虚画等号。现代医学的风湿、劳累过度、扭伤、骨质增生、尿道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多种疾病都会造成腰疼,而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此症也可因血瘀、湿热、风寒等其它病机导致。因此,有了症状,应及时找专业医生,根据中医四诊,辨证施治。
肾阴虚证的表现为腰酸膝软,头晕耳鸣,齿松发脱,女子便秘、经少甚至经闭或崩漏,失眠多梦,口咽干燥,潮热盗汗,心情烦躁、手足心热,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黄少,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症状。
肾阳虚证的表现为面色白或黝黑,腰膝酸冷,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女子不孕、性欲低下,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多,身体浮肿,舌淡,脉沉细无力。
女性朋友如已出现肾虚症状,需及时行补肾治疗。由于肾有阴虚、阳虚的不同,补肾亦有补肾阳、滋肾阴等不同的治疗途径和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而在日常对肾行保健时,有句老话可以作为原则: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即要在饮食营养、调节情志、调节生活规律和体育锻炼上多下功夫,切忌滥用保健品和中药补肾。
对于肾阴虚症状明显的朋友,平时可食海参粥: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盐调味。此粥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症。或枸杞蒸鸡:枸杞15克,子母鸡1只,将枸杞装入鸡腹内,再将鸡腹朝上,加入葱姜盐、清汤、料酒、胡椒面,放入盆中盖好,上笼蒸2小时即成,食之以滋补肝肾,适用于男女肾阴虚。
对于肾阳虚症状明显的朋友,经常食用杜仲炒腰花、茴香炖猪肾,或以狗肉、羊肉、韭菜、泥鳅来进行食补,都是不错的食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