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的解释是,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上有胎记,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背部和臀部等部位形状各异、大小及数目不等的淡青色或灰青色的胎记,是真皮内细胞的特殊色素积聚沉着所造成的。据对比研究,这是炎黄子孙的一个特殊标记,白种人和黑种人是没有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真皮内细胞沉积的色素逐渐减少,会自行消退。大约2岁左右完全消失,但少数可部分地保留终身。它不会给身体健康和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为部位隐蔽,也不影响外观,不须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红色胎记多见于新生儿脑后、面部,尤其是眼皮上方,是淡红色或橙色斑块,细细观察还可看出里面有许多细小的血管影,它有两种,一种叫橙色斑,另一种叫鲜红斑痣。
橙色斑与青胎记相似,出生后数月可自行消退。圆圆发际下方的淡红色斑块是鲜红斑痣。斑块不凸出皮肤,用手指按压后褪色。当孩子哭闹、吃奶、叫喊时,由于面部充血,斑块更为明显或复出。这是由皮下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而形成的,与家庭遗传因素有关。一般来说,鲜红斑痣可影响容貌,但幸好圆圆斑块很小,又靠近发际,即时不消退,长大后头发和刘海也可遮住,也不会影响容貌,因此不必担心。
极少数情况下,孩子的胎记与体内疾病有关。如好发于一侧头、面、颈部的大片鲜红斑痣,1岁内逐渐增大,常与三叉神经海绵状血管瘤同时存在,有时还可能同时存在脑膜血管瘤和先天性的神经系统畸形。当孩子皮肤出现多处的持续不退大片青记,并发生不明原因抽搐等异常时,应考虑一些以皮肤和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疾病的可能。
另外,红色胎记应与皮肤毛细血管瘤相区别。四肢血管瘤,可与鲜红斑痣同时存在。有些毛细血管瘤,早期与红色胎记外表相似,但大多数于婴儿生后半个月左右才出现,生后6个月内生长迅速。可高出皮肤约0.3-0.5厘米,呈紫红色,逐渐变成鲜红色。少数半年后颜色逐渐变暗,中央发白,变薄变瘪,至1岁左右呈褐黄色,局部松软,2-3岁时大部分吸收,到学龄期可完全消退。但绝大多数毛细血管瘤不经及时治疗,不会自行消失,且有不断发展的趋势。因而,对血管瘤,尤其是毛细血管瘤,应在出生后3个月至1岁时进行治疗。早期治疗,效果良好,治愈率高,且不会留下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