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1-30 20:11

  铍针治疗颈椎病性颈痛

  目的:探讨颈椎病性颈痛的铍针治疗机制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铍针治疗61例颈椎病性颈痛的患者,根据治疗前后患者颈肩部疼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35例(57.38%);显效16例(26.23%);有效9例(14.75%); 无效1例(1.64%)。总有效率98.36%。结论:铍针治疗通过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缓解颈椎病性颈痛,效果满意。

  “颈椎病”为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而颈部疼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各型颈椎病中均可出现。我科自2006年7月-2008年9月运用“铍针”治疗颈椎病性颈痛9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1例中男29例,女32例;年龄25岁~67岁,平均48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7个月。其中颈型9例、神经根型31例、椎动脉型18例、脊髓型(早期轻症)3例;病变为单节段28例、两节段23例、三节段10例,涉及C3、48例、C4、528例、C5、645例、C6、723例。

  1.2、铍针的设计与构造  铍针为钛合金材料,直径0.5~0.75 mm,全长5~8 cm,针头长1 cm,针体长4~7 c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刀口线为0.5~0.75 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约3~5cm。治疗时要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1.3、诊断依据 本组61例患者均符合根据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1]所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并排除由其它疾病引起类似颈椎病临床表现的患者, 如颈横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颈背肌筋膜炎等。具体诊断标准如下:1.颈型:(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3)应除外颈部其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2.神经根型(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5)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台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3.椎动脉型: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6)除外椎动脉Ⅰ段和椎动脉Ⅲ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4.脊髓型:(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3)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铍针疗法进行治疗,选取颈部压痛点及肌紧张明显处为进针点。患者取坐位,头伏于桌面或椅背,定位准确后用龙胆紫做好皮肤标记。常规消毒皮肤, 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标记点的旁边,右手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标记点,进针深度以通过深筋膜为度。进针深度要视病人的胖瘦及进针部位,因人因病而异,灵活应用。在进针后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并在针感层进行松解疏通,即松解压痛点及肌紧张明显处的软组织,行线式或多点式松解4~5针。完成松解后,以无菌棉球或纱布按压进针点,迅速出针,按压局部2~3min,无菌敷料覆盖进针点,结束治疗。保持局部干燥清洁24h。铍针松解每周1次,根据病情轻重不同,一般需治疗1~3次。本组患者平均治疗2.3次。

  3、疗效评估:

  3.1、观察项目及方法  以患者颈部疼痛指数为主,按VAS疼痛指数标记法,在无任何暗示和启发下,患者面对标尺将游标置于最能代表当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师则按标尺另一侧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的程度。标尺将疼痛由轻到重分为0~10。我们对颈部的疼痛按不同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级,并分别给予0、1、2、3不同分值。每级划分如下:正常,无疼痛,0分; 轻度,1~3,1分;中度,4~6,2分;重度,7~10,3分。

  3.2、疗效评定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诊断治疗标准制定如下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是以颈部的疼痛变化作为主要依据,按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评定。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或积分≤1分;显效:积分下降≥2/3,且>1分,疼痛基本消失;有效:积分下降≥1/3。

铍针治疗颈椎病性颈痛相关文章
铍针是针对软组织高张力状态造成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特点设计研制的器具。铍针疗法是运用铍针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使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松解粘连,从而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现代铍针采用钛合金材料研制而成,常用于治疗各种骨伤科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等,具有疗效好、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等特点。颈型颈椎病: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多因慢性劳
发布于 2022-11-30 23:41
0评论
铍针治疗下肢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铍针治疗下肢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72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铍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多功能理疗仪进行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下肢疼痛、压痛及软组织张力的改变判定疗效。结果对临床主要症状记分评判,对比治疗前后的分值变化,经t检验,p<0.01,差别有统计意义。结论铍针能够使筋膜表面张力降低,松解粘连,消除瘢痕,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
发布于 2022-11-30 23:51
0评论
概述 颈椎管狭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个疾病严重的情况下会引起脑供血不足,所以患者就会有头晕甚至会昏迷的现象,颈椎管狭窄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这个疾病的治疗方法是比较多的,一般的情况下都可以根据物理的方法进行治疗,严重的情况下要手术治疗,中医针灸的方法也可以治疗颈椎管狭窄这个疾病,长期的调理和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 步骤/方法: 1、 颈椎管狭窄这个疾病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是物理治
发布于 2024-06-16 15:38
0评论
目的验证铍针治疗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并分为治疗组(铍针组)58例,对照组(理疗组)4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A组和B组CR+PR率分别为87.9%和42.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铍针是缓解膝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发布于 2022-11-30 22:26
0评论
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 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
发布于 2023-11-13 19:25
0评论
笔者在临床中用针刺颈部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0例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0岁;骨质增生75例,无骨质增生15例;病程最长25年,最短1年。临床表现主要有突发头晕、恶心、乏力等。以症状、体征X线片或CT检查为确诊依据。2、治疗方法取双侧颈部夹脊穴,即第2―第6颈椎棘突,下缘分别向两侧旁开0.5寸处,双侧风池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根据
发布于 2023-01-05 06:41
0评论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整和治疗。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 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
发布于 2023-11-13 19:52
0评论
针刀疗法运用针刀在各类慢性颈椎病的软组织病变部位对粘连、疤痕、挛缩进行闭合性松解分离;通过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实现治疗目的。针刀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疗后只要注意保养,颈椎不再劳损便不会复发。 针刀医学的理论认为:颈椎发病的根本原因是颈椎部位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受到急慢性损伤后引起动态平衡失调,由此
发布于 2023-11-13 19:39
0评论
颈心病,或称颈性类冠心病,是指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酷似冠心病的一类病症。目前海内外对此研究甚少,而临床上因颈椎病而致的心前区闷胀、疼痛、心律失常等病症屡见不鲜,且极易误诊,治疗效果也欠理想。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结合颈椎的局部解剖、神经分布、经络联系等,特提出“颈心穴”治疗颈心病的研究思路与机理。1、颈心病概况及诊断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有人对800例颈椎病人进行分析,其发病年龄平均为38.6岁,
发布于 2022-12-04 23:31
0评论
 观察针灸配合行为干预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单纯电针组、电针水针组、温针水针组和药物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者同时给予拔罐和行为干预(经常做抬头望月动作和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通过症状体征评定量表,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单纯电针组、电针水针组、温针水针组各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的临床控制率分别为30.0%、36.7%、33.3%,明显高
发布于 2023-02-01 10:1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