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好发于多脂、多毛、多脂,往往开始时局限于头皮,后逐渐向下发展至眉、鼻旁沟、耳后、上胸背、腋窝、脐部、外阴、肛门等处,由于皮脂腺开口于毛囊,皮疹初起为毛囊口周红色小丘疹,渐发展融合成黄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由于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略有差别。
1.头部损害:轻型者,为轻度潮红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状鳞屑,伴轻度瘙痒,皮疹扩展,可见油腻性鳞屑性地图状斑片,严重者伴有渗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个头部。头发可脱落、稀疏,以顶部明显,眼眉亦可发生类似损害。
2.面部损害:多见于鼻翼、鼻唇沟和眉弓,有淡红色斑,覆以油腻性黄色鳞屑,常有满面油光。
3.皱襞部损害:皮疹多见于腋窝、乳房下等,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屑少,湿润,常伴糜烂、渗出,耳后皱褶有结痂、皲裂。
4.躯干部损害:常见于上胸部、肩胛部,为圆形或椭圆形或不整形黄红色或淡红色斑,有的形成环状、多环状损害。严重者,皮疹泛发全身,呈弥漫性潮红,脱屑显著,为脂溢性红皮病。
5.婴儿脂溢性皮炎:常于出生后1~3个月发病,前头顶或整个头皮可覆满厚薄不等油腻性灰黄色或黄褐色痂屑,可累及眉区、鼻唇沟、耳后等处,微痒。一般在3~4周内痊愈,若持续不愈,常并发感染或异位性皮炎。
6.本病慢性经过,反复发作,搔抓或处理不当,易引起湿疹样变,伴发毛囊炎、睑缘炎及外耳道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蠕形螨皮炎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