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是发病高峰,3岁以下的幼儿是最容易感染的人群。肠病毒能引发多种疾病,严重者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帮助孩子防范肠病毒的偷袭,便成为父母的一项重要任务。
肠病毒的真实面目
肠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由六七十种不同类型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组成,他们随人的粪便排出后成为致病源。由于孩子大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与这些污染物接触被感染。肠病毒潜入孩子体内之后,一般经过3—5天的暗中活动,使孩子逐渐出现感染症状。
由肠病毒引发的疾病除了人们熟悉的小儿麻痹症外,比较常见的还有以下三种:
疱疹性咽峡炎 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发烧,口腔咽喉部出现水疱,数量由两三个到十多个不等,水疱破溃后变成溃疡。一般来说,发烧持续2~4天,口腔溃疡7天左右即可康复,大多有惊无险。
手足口病 患儿的主要症状与疱疹性咽峡炎相似,但水疱的分布部位不完全相同,他们除了长在口腔以外,还出现在手、脚等部位,手足口病因此得名。如果是由柯萨奇A病毒 16型引起的,做好日常的护理就可以了,如果是由肠病毒71型引起的,就得加倍小心,以免与脑炎、脑膜炎等神经系统重症“结缘”。
无菌性脑膜炎 患儿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部僵硬与疼痛,症状比较严重,需要住院治疗。
肠病毒感染三大特点
1、大多数孩子在感染肠病毒后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度发烧、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少数会患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等疾病。如果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经过7—10天的病程便可康复。而肠病毒71型所致的感染虽然较严重,但发生率很低,大约只有几千分之一,至于死亡率就更低了,仅为几万分之一。
2、肠病毒每隔几年会有一次大流行,3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遭殃。即使孩子得过肠病毒感染,体内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但一来这种免疫力的持续时间很短,二来肠病毒种类很多,发生不同类型的肠病毒感染后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力,再者不同的病毒类型又可在同年流行,所以孩子在一年间发生不止一次肠病毒感染的例子并不鲜见。
3、目前尚没有对付肠病毒的特效药。不过,大多数肠病毒感染患儿的症状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后可完全康复,父母只要细心护理即可。
肠病毒感染的患儿护理要点
如果症状轻可采用的方法是:多饮水,多休息;用冷开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加强营养,多吃稀饭、牛奶、豆花、蛋羹等食物;如果发烧,可采用温水浴等物理方法降温,高烧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不吃不喝、尿少色深、眼窝凹陷、嘴唇干裂等脱水征象,应带孩子到医院输液补水;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出现高烧、嗜睡、呕吐、抽搐、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延误不得。
预防才是硬道理
对付肠病毒感染的上策就是预防。但是,由于肠病毒种类太多,迄今为止只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通过口服糖丸来预防,其余的大多数肠病毒还得从生活细节上加以防范,医学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帮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这是远离肠病毒的最佳举措。研究显示,用清水及肥皂洗手15~30秒,即可消除90%以上的致病微生物,包括肠病毒在内。在洗手时,要特别留意大拇指、指尖及指缝等处,千万不要遗漏这些部位,宁愿多花时间,也要把双手洗干净。
经常消毒 肠病毒虽然生存能力强,但他们怕热,温度达到60~85℃时存活时间超不过1分钟。另外,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可使肠病毒失去活力,紫外线也可将其杀死。因此,在家中可经常利用煮沸、晾晒等方式对孩子的用品(如餐具、玩具、衣被等)进行消毒。
教育孩子不吮手指头,不啃咬玩具,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嘴唇等部位,不喝生水,以避免肠病毒的入侵。
通过加强营养、均衡饮食、足量运动等方式增强孩子的抗病力。
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凑热闹,以减少感染机会,必要时戴口罩,居室内也要经常通风,注意环境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