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奶瓣蛋花样便
婴儿的胃肠道如果对蛋白质、脂肪消化不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稀便如蛋花汤,其中夹有淡黄色如半颗米粒大小的奶瓣。如果孩子出现奶瓣蛋花汤样大便,就应该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同时适当延长哺乳的间隔时间,缩短喂奶时间,以减少食量。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延长牛奶煮沸的时间,这样可以使牛奶中的脂肪颗粒变小,以利吸收。同时,可按孩子月龄大小,在牛奶中加入1/3~1/2的米汤或水,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块变小,利于消化。对于增加辅食的婴儿,应减少喂辅食的次数和数量,暂停增加从未吃过的食物品种,使胃肠道得到休息。
2、发酵性腹泻
婴儿喝过甜的糖水、牛奶或其他饮料,或过多喂食含淀粉量高的食物,如米糊、面条、甘薯等,或用炼乳喂养(炼乳含糖40%),导致胃肠消化吸收不了,就会发酵,产生气体。排出的大便稀,颜色发绿,混有泡沫,散发出酸臭味,并可夹杂少量食物残渣。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8次或更多。
此时应减少(或暂停)加糖的甜食和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饮食以浓缩鱼汤,或鱼肉米糊为佳。
米糊的制作方法,是将蒸熟的鱼肉压成泥状,再将奶糕压碎,炒成焦黄色相混合;或将大米炒焦后,煮成米糊加鱼泥。进食宜定时定量。淀粉类食物宜趁热吃,防止冷后“回生”而不易消化。还可适当喂一些煮苹果水,或苹果泥、胡萝卜泥、土豆泥、开水煮苏打饼干等,以中和肠道的腹泻酸性环境。
3、腐败性腹泻
当婴幼儿进食过多鸡蛋、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调不当、加热不够,可使大便呈糊状,褐色或淡黄色,混有鼻涕样粘液,散发出臭鸡蛋味,每天大便3~8次,量时多时少。此时应停止或减少进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肉、蛋、鱼、虾、蟹、豆类等。在奶中加少量淀粉类食物,如在牛奶中加入米汤、奶糕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加喂米汤。还可适量喂一些蔬菜汁、果汁等,增加肠道内的碱性,促进恢复。
4、脂肪过食性腹泻
婴幼儿进食油腻过多,或过食巧克力(巧克力含脂肪41.5%),或母乳含脂肪量较高,或反复消化不良,肠道内消化酶减少,会使大便变稀,呈糊状,白色,夹有小米粒样白色奶瓣,外观发亮似奶油,量较多,臭味较重。每日排便3~4次或更多。这时应注意缩短母乳喂哺时间。母乳可分3段,脂肪含量高的是第三段,白色而稠,即婴儿最后吸出的部分。缩短母乳哺喂时间,可避免婴儿吃到脂肪含量高的第三段乳汁。这段奶可在喂过奶后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