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膝盖下楼时,走路时都会感觉扎扎的疼痛,没有看过医生。 这是腿部受寒,还是有骨刺?
一、相关病情分析:
如果从正常年龄段与一般临床情况来看,青中年时期不应有膝关节的骨刺等退行性病变。此年龄段也是骨质坚强,活动无碍的黄金时期。
但此人的症状,表明非常规情况。不知你的职业与生活习惯如何?也不知你病史如何?目前症状,可以与五方面有关:
1、外伤病史。过去可能有过外伤,且未以及时治愈,致使形成创伤性骨性关节炎;也可能是骨膜炎。
2、受凉病史。长期受凉,特别是吹空调,对于膝关节的功能影响较大,局部血液循环不好,往往会有疼痛疼痛。
3、长期劳损。运动太过,或平时缺少运动而突然运动过激或运动量过大等,会造成膝关节局部累积性或突发性劳损。
4、风湿疾病。本病往往先有症状,其后在长短不一的时间内才有生化学异常。即症状在前,临床检查异常在后。
5、其他疾病。如慢性半月板的损伤等。
究竟是何种原因,还要临床检查与相关病情资料才能判定。但此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
二、痹证一般定义
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时,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内由痰、瘀、、热毒引起经脉闭阻,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沉困,或麻木不仁,或关节肿大,屈伸活动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致瘫痪、残废等病症。
三、痹证分类简述:
(一)按病因属性分类
1、风痹,是风寒湿邪合侵,合而为痹,而以风气偏盛的痹症,症见四肢关节炎肌肉酸楚,呈游走性疼痛,部位不定,多见于上肢、肩背;
2、寒痹,是风寒湿邪合侵为痹,而以寒邪偏盛的痹症,症见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得热则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冷凉感,四肢末梢欠温,遇阴冷天加重等;
3、湿痹,是风寒湿合侵为痹,而以湿气偏盛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肌肉肿胀,酸沉重着疼痛,麻木不仁,且伴周身困重,嗜卧,胸闷,纳呆等;
4、风湿热痹,证候为患处红肿热痛,遇热疼剧;周痹,疼痛遍及全身;众痹是此起彼伏疼痛不断。
(二)按组织结构分类:皮痹,肉痹,筋痹,脉痹,骨痹。中医说的痹证就是现代医学所述的各种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骨质增生,肌纤维组织炎,坐骨神经疼,肩周炎,强直性脊椎炎,脉管炎等。
四、病因病机分析
1、正气不足为本: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的发生,必有正虚的一面,即正气不足为其发病之本。
气血不足,调节无能,抗邪能力低下,是痹证发病先决条件。此为内因。为何正虚?正气虚多因起居不慎,房劳过度,素体虚弱或长期劳损,劳逸失宜,产后、病后引起的。
感邪致病之时多见气虚,特别是肺气虚中的卫气虚。因为卫气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略,温煦润泽皮毛,相当于卫队的功能。若卫气虚弱,腠理不密,御邪力弱,则邪气乘袭,经脉闭阻,气血不畅,形成痹症。
痹证既成,正气强弱如何,决定着疾病的演变和预后。疾病之初,体质较壮,正气未衰,能够鼓邪外出,用药易效,很快治愈。若久痹反复发作,邪气留而不去,治疗多难速效。其病机涉及肝、肾、脾三脏虚弱,脾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肝主筋,藏血,为罴极之本。肾主骨,藏精,主一身之阳,为先天之本。当肝脾肾三脏受累,气血虚弱加重,肌肉筋骨失养明显,其病更加缠绵难愈。日久则筋肉、骨骼失养,出现肌肉萎缩,关节肿大变形,瘫痪等。本病可以由表及里,渐次深入,内舍于脏。其且治疗更难速效。其治唯有扶正祛邪、坚持治疗。
2、外邪侵袭为标:外邪指风、寒、湿、热之邪气为主。
⑴风邪不能独伤于人,或夹热、夹寒、夹湿。
⑵湿性粘腻,与风相夹,成为风湿之邪。二邪相合,侵犯人体,成为风湿或寒湿,亦有湿热。故常见有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之两类与湿有关的病证。
⑶寒为阴邪,寒主收引,寒主凝滞,气机失畅。故寒易阻滞气机。当正气亏虚,邪气侵入,伤及肌肤经络,使经脉凝滞壅塞,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形成寒邪为主的痹证。风、湿之邪又易与寒邪相合为病,形成风寒湿邪之证。也有热痹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导致身体虚寒而为寒痹者。若素体阳虚,病情反复,损伤阳气,可见寒痹、虚痹。
⑷热邪阳邪,易壅气血,出现关节肿胀热痛等症。热邪又易与风邪、湿邪为伍,侵袭人体。诸邪相合,或径直感受风湿热邪为病。临床所见,当素体蕴热或青少年阳盛之体感邪化热见有风湿热痹。
3、痰瘀因素为继:指瘀血和痰凝之继发病理因素。
当机体痰湿偏重,或原有高血脂、高糖、高血粘及肥胖等,则体质痰浊偏甚。或机体有外伤,局部经络组织受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致使局部血行不畅,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力差,邪气乘虚而入,加重脉络闭阻,形成痹症。当瘀血内停,或其他原因,血运不畅,皆可出现体内瘀血内阻之痹证。当然,病情日久,久病入络,经脉失畅,也是瘀滞之源。痰瘀互结,交杂为病,则病变组织的沉、困、胀、麻木、重着、疼痛等痹证现象较重,且历时久长。
所以在对痹证的治疗时,要十分重视病久痰瘀合邪为病之情况。必须活血化瘀和化痰祛邪、通经活络并用,其治才有满意效果。
邪留日久可致虚,而体虚则病邪及痰瘀难以廓清。而痰瘀又可与其他病邪相夹为患。
在临床治疗上必须五要:
要辩证施治;
要整体调治;
要综合用法;
要扶正邪;
要化瘀祛痰。
本病总的治则为补虚泻实、活血通络。
五、痹证特色施治
1、注意扶正邪
新病多实,发病较急,正气未虚。正气尚盛,脉象有力。久病多虚,劳累即发,症见气短乏力,自汗,纳差,面色萎黄,四肢懒动,舌质较淡,象脉较弱,此多为为气虚;面色无华,两目干涩,皮肤干燥,肢体麻木,爪甲枯槁,脉弦细者为血虚;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弱者为肾阳虚;有外伤史者,局部皮色紫黯或痹症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关节强硬肿大变形,肌肤甲错,昼轻夜重,或舌质有瘀斑瘀点者,属于瘀血。风邪多袭,痹证多风,风多弦脉。因弦主痛,主风、契合痹证病机。
在施治中应注意祛邪、活血化痰,温经通络,但要注意益气养血同用。气血并行于经脉中。本病多为慢性疾病,病久邪恋,易致气血虚弱。故治疗时益气健脾养血。针灸、中药,皆要诸方面兼顾,益气养血,活血化痰,通络止痛。
2、注意分类施治
⑴行痹
行痹者,风气胜也。风之气善行而数变,故其症上下左右,无所留止,随期所至,血气不通而为痹也。
针灸学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以针灸临床治疗行痹以治血风为治。临床常用膈俞、血海等为主要穴位,加之应用三种配穴法治疗。
针灸临床治血的方法,主要是有四种:
一是温经化瘀以治血;
二是刺血通络以治血;
三是行养并重以治血;
四是清泻血热以治血。
行痹的中药治疗,以独活寄生汤合桃红四物汤等出入。
⑵痛痹
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治宜通引阳气,温润经络,血气得温而宣流。
针灸临床以温经散寒为治要。主要应用艾灸法、温针灸、电热针、TDP照射法、经穴热敷法、热补法、温浴法等。中药治疗,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⑶湿痹
湿痹者,水湿为患也。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多伤脾,湿多脾虚。湿为阴邪,重浊粘滞,湿性下趋。湿痹以下肢为主,病多缠绵难治,湿多夹寒象。治宜化湿健脾,宣阳通痹。
针灸治疗宜选脾胃经为主,以温为主。对于夹有湿热者,适当点刺放血。
中药以三仁汤、四妙丸出入。
⑷热痹
热痹者,热邪为患也。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为基本特征。主要是热邪壅滞,气血不畅。治疗宜清热邪,消肿止痛为原则。
针灸治疗宜选三阳经为主,其中特别是选胃经、大肠经及督脉等经穴。
中药可选甘露消毒饮、白虎加桂枝汤合二妙散等。
⑸痰瘀阻滞:病情日外,或体质痰湿,或病久留瘀,痰瘀阻滞,则病程久长,关节畸形,顽痛麻木等不除。治疗宜化痰瘀,通络止痛。
针灸临床宜针灸并用,以火针温能,以三棱针刺络,以艾灸温通,以综合治法取效。
中药以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出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属祖国医学“痹病”“历节”“顽痹” “骨蚀”等病,也属于中医的痹证的范畴。“痹者不通,不通则痛”。也与寒、湿、热、毒、劳伤、情志等有关。临证也多分为“行痹”、“寒痹”、“着痹”、“湿痹”、“热痹”、“瘀血痹”;按组织结构分为:“肌痹”、“脉痹”、“筋痹”、“肩痹”、“颈痹”、“肾痹”、“骨痹”“骨蚀”等;按病理分期为:初期、进行期、破坏期、挛缩变形期和肌萎强直期等。其治疗基本对照痹证治疗。
不论是何种病因,都要针对前述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重或治疗。病因只是推论,更重要的是治疗。有要及早接受针灸或中药等治疗。而不是一定要等到各种化验结果出来才作治疗。痹证中的不少疾病,其临床生化学检查或影像学异常往往是滞后的。
如何识别慢性疼痛性肢体疾病?
发布于 2022-12-05 05:26
如何识别慢性疼痛性肢体疾病?相关文章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疼痛只是疾病的症状,只要疾病治好,疼痛就会消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疾病在治愈后,依然长期存在顽固的疼痛。实际上很多病理性疼痛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于在2000年就明确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确认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疼痛与否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生活质量好与坏的主要指标之一。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
发布于 2023-03-05 06:51
0评论
早期识别精神疾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以下情况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精神疾病患者的失眠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疾病患者失眠无明显原因。其次,早醒也应当心是否为精神疾病早期的表现。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情转身即忘。过分敏感多疑: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性格改变
发布于 2022-12-24 02:05
0评论
肢体动脉疾病的症状,有些人行走一段距离就会出现下肢乏力、疼痛,常被迫停下休息,停下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前行,走大约相同的距离又重新出现疼痛,这种现象叫间歇性跛行。这其中有部分病人是因为下肢动脉的供血减少,而在走路时下肢肌肉的耗氧量增加,动脉供血减少时下肢的肌肉只能进行无氧代谢,产生许多酸性代谢产物导致病人腿痛。下肢缺血性疾病在老年人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是一种老年性的病变,所以这种病发病
发布于 2022-12-10 01:47
0评论
1.桑寄生老母鸡汤
桑寄生30克,红枣10克,玉竹30克,老母鸡半只,生姜、食盐、味精、葱各适量。配料均洗净去杂,用姜爆鸡后和其余各料放入锅中煮沸,文火再煨2~3小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肢体麻木、面色苍白、眩晕、筋脉拘挛、脉细弱、面淡等证。
2.归参鳝鱼汤
鳝鱼500克,党参、当归各15克,盐、葱、姜少许。鳝鱼宰杀洗净切丝,党参、当归用纱布包好与鱼丝同煮1小时,捞出药包,加盐、葱、姜煮沸即可。补益
发布于 2023-09-18 08:05
0评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发布于 2023-12-21 10:39
0评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而慢性盆腔疼痛是其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所谓慢性盆腔疼痛是指病程超过六个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的常见妇科疾病除慢性盆腔炎外,还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症、盆腔瘀血综合征等。常见非妇科疾病有肠激惹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异常及心理因素等。本文就慢性盆腔炎性疼痛与其他疾病所致的慢性盆腔疼痛作一分析比较。1、慢性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
发布于 2022-10-01 23:35
0评论
肛门疼痛主要是指肛门内以及肛门直肠周围疼痛为主的一种症状,为多种肛门直肠疾病所共有。如肛裂、肛窦炎、血栓性外痔、肛旁脓肿、内痔嵌顿、外痔水肿、肛管直肠癌以及肛门异物损伤、肛门直肠手术后等。而其疼痛的性质、程度以及伴随症状各有所异。(1)肛裂引起的疼痛,呈周期性,多发于大便时或大便后,主要由粪便刺激,溃疡裂口扩张所致。其疼痛为阵发性灼痛或刀割样疼痛,可持续数分钟;待粪便通过后,疼痛减轻。另外,由于
发布于 2023-01-17 22:16
0评论
门诊上,我们骨关节外科很多人来看膝关节疼痛。症状不一,有的说上下楼梯痛,有的说走路就疼痛,或者行走时间过长才会疼痛,还有的说膝关节后方疼痛,还有的说蹲不下去或蹲下去疼痛……等,那么这些都是什么毛病呢?下面就门诊常见的膝关节疼痛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给大家做一些介绍。一、髌骨软化症:多为年轻人和中青年人,多为爬山爬楼梯等疲劳后出现膝关节前方即髌骨周围疼痛,表现为上下楼梯疼痛,平路行走无明显不适。此为髌
发布于 2023-01-15 06:36
0评论
1.稳定期治疗可采用非药物治疗:戒烟,运动或肺康复训练,接种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
2.康复治疗如理疗、高压负离子氧疗等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康复有利。
3.心理调适良好的心情将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加治疗的顺从性,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4.饮食调节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吃肉、鱼、鸡蛋、牛奶、豆类、荞麦。吃饭时少说话,呼吸费力吃得慢些。胖的要减肥,瘦的要加强营养,
发布于 2023-12-21 11:06
0评论
概述
对于阻塞性疾病患者来说,该病带的明显呼吸道症状无疑对患者的生活乃至生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危及生命,对于这种慢性疾病来说,坚持正确的治疗十分重要,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慢性阻塞性疾病的治疗。
步骤/方法:
1、
急性期以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反复感染者可选用两种或三种药物联合使用;
2、
祛痰、止咳、平喘可选用必咳平、化痰片、
发布于 2024-04-08 17:34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