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的现象。子宫正常的位置为前倾位,即子宫底朝向耻骨,宫颈与宫体之间形成120°~150°的钝角。大约80%妇女子宫呈前倾位,20%呈后倾位,有症状者仅5%以下。子宫后倾后屈位是最常见的移位,其次为前倾前屈。多数人无症状,后倾后屈者有少数人有腰背酸楚、肛门坠胀、痛经、白带过多,严重的可有不孕。妇科检查即可确诊。无症状者不需治疗,每日膝胸卧位可自然复位。有症状者可行手法复位后放入子宫托保持子宫前倾位置。如合并其他病症应针对病因治疗。子宫过度前屈多为先天性病变,宫体较小而宫颈细长,宫体与宫颈之间夹角小于90°,偶尔可引起痛经或不孕。治疗可用宫颈扩张器扩张宫颈管及女性激素人工周期疗法。
正常子宫位置有赖于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和附着于子宫的韧带(尤其是主韧带)的支持。正常情况下,在体位变动,用力,膀胱、直肠充盈时子宫位置可略有改变。当支持子宫的组织受损而松弛,或因盆腔倾斜,坐、站、立、卧床过久,可使子宫位置有所改变。盆腔炎症、盆腔脓肿、陈旧性异位妊娠所形成的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可将子宫向后牵引或固定在后位。子宫移位常见者有以下两类:
子宫后位
最常见。若整个子宫向骶凹移动,而宫体与宫颈的关系不变,则称为子宫后移;子宫体亦可明显后屈。子宫后位可因后倾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度:子宫底倾向骶骨岬者为一度,倾向骶骨凹者为二度,倒在子宫直肠陷凹者为三度(图2)。子宫轻度后位而又活动者,多无症状。后位明显者,常伴卵巢下垂,可有腰背酸楚、肛门坠胀感或性交疼痛。后倾后屈子宫可因宫壁肥厚导致月经异常、痛经、白带过多,或由于宫颈外口向上,有碍精子进入宫腔,造成不孕。诊断主要依靠双合诊或三合诊,摸清子宫位置、大小、活动度及有无脱垂的卵巢。无症状而活动的后位子宫无需治疗。较长期每日定时采取膝胸卧位可能使移动性的后位子宫自然复位。有症状者,可于双合诊或三合诊时手法复位,然后放入合适的子宫托以维持子宫的前屈位置。严重子宫后位而症状明显,经手法复位或用子宫托复位后症状有改善者;或除子宫后位外,找不出其他原因的不孕症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果继发于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应先治疗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