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医
1、治疗
局部治疗,原则上为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常用药物为10%~20%硫磺、20%苯甲酸苄酯等,可配成软膏或乳剂等,根据情况选用。亦可应用1% 666(苯体六氯苯,GBH)液。药应从颈部以下全身涂搽,尤其需注意指间、腕部、肘部、腋窝、乳房、臀部及外阴部等好发部位。一般成人搽遍躯干和四肢平均需30~60g或60~120ml,外搽此药后,保持一定时间。本药可经皮肤吸收,如浓度过高或在皮肤持续时间过久,易使神经中毒,因此对婴幼儿和孕妇患者不宜应用。
克罗米通(10%乙基邻丁烯甲苯胺,优力斯)冷霜外搽,每天2次,涂后保留48h,然后洗去,本药并有止痒作用,亦可有原发刺激和变应性过敏,忌用于急性炎症皮损及婴幼儿。
5%~10%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乳剂,每天擦2次,连擦5天,或口服21-噻苯达唑〔25mg/(㎏·d)〕连服10天为一疗程。
对瘙痒剧烈者,可外用皮质类固醇制剂,或短期(7~10天)口服皮质类固醇制剂如泼尼松,解除瘙痒后逐渐递减药量,疥疮结节和外用激素软膏或皮损内注射激素。
农药鱼藤根(Derris root)粉30g、肥皂粉(或肥皂切碎)30g、热水300ml,混合外擦,干后着衣,每天1次,连用2天效果甚佳。
对婴幼儿疥疮,可选用5%二氯苯醚菊酯或5%硫磺乳、硫酐浴或含硫矿泉浴,疗效甚佳。
疥疮治疗常规:治疗前先洗澡换衣,在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换衣。擦药时应先将好发部位及损害密集处擦药1次,然后再普遍地涂搽全身。擦药时间为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必要时作第2疗程。
治疗后需要观察1~2周(因疥虫卵需10天左右才能变成成虫),如无新损害发生,才能认为痊愈。
每一疗程结束后,先洗澡换衣,换下衣褥及被单等物可用水煮或浸入杀菌药液(如苯扎溴铵),以彻底消灭疥虫和虫卵。同居患者应同时治疗,以根绝传染源。
2、预后
严重者偶可伴发急性肾炎。预后与诊断、治疗密切相关。
二、中医
1、辨证论治:
一般不需内服,若继发感染者,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石膏、甘草、木通)合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栀子、黄柏)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肌肤风热证:皮肤水疱少,丘疮疹多,壁厚液少,抓破干痂,瘙痒不已,久则皮肤干糙肥厚,舌红,苔薄,脉浮或滑。疏风清热润燥。消风散加减。
2.湿热毒蕴证:皮肤水疱多,丘疱疹泛发,壁薄液多,破流脂水,浸淫湿烂,或脓疱叠起,或起红丝、臖核肿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湿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虫毒结聚证:阴茎、阴囊发生孤立的褐红色硬节,时时作痒,久难消散,舌淡红,苔白,脉滑。杀虫解毒。芦苔丸加减。
2、外治及其他治疗:
1.大枫子肉500g熬油,研为糊,涂患处。10%百部配(百部、白酒)及雄黄膏(雄黄、氧化锌、凡士林),外搽。
2.《外台秘要》曾记载晋代葛洪治疥疮方:"石硫黄无多少,研粉,以麻油或涂摩之",此法至今仍在应用。目前临床常用5%~20%的硫黄软膏,小孩用 5%~20%,成人用10%~20%,若患者病史长,可用20%,但浓度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皮炎。亦可外搽一扫光或雄黄膏。
涂药方法:先以花椒9g,地肤子80g,煎汤外洗。一般先擦好发部位,再涂全身。每天早晚各涂1次,连续3次。第4天洗澡,换洗衣被,此为1个疗程。一般治1~2个疗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