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疼(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疼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总是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婴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疼、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吐 、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 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疼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非常容易转成慢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疼、头疼、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时间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由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长时间流脓未愈,反复发作,致使脓毒由于耳腔扩散至中耳乳突部及内耳腔,不断腐蚀乳突部骨质结构,使峰房积脓,气化消失,耳膜穿孔、损伤听觉神经禾垠脑,出现:耳聋、耳鸣、流脓、头昏、大脑不清醒等症状。炎症还可通过咽鼓管扩散到鼻腔和咽部,产生鼻炎、鼻窦炎、咽炎,通过淋巴可以不可以感染到颈部、胸锁乳突肌等。到了后期脓毒顺着血液循环进入颅脑时还会有剧烈头疼、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直接危及生命。在临床上我们总是发现有非常多因患“慢性中耳乳突炎”、“鼓膜穿孔”去医院做手术,不但无法达到根治目的,反而遗留下许多后遗症如:永久性耳聋耳鸣、伤口感染、术后复发流脓、面神经麻痹等,原因是:手术只能切除局部病灶,而不可以将进入血液的病毒清除,当感冒、疲劳、醉酒等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此病就容易复发,继续流脓感染伤口,乳突部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