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综合征,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口-眼-生殖器三联征等等,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病理基础上无菌性血管炎,主要表现是口、眼、外生殖器、皮肤红斑结节,这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的、复发性的多系统损害疾病。
临床上多见患者口腔反复溃疡,发生率达99%,呈周期性反复发作,每次持续1-2周。而且有80%以上的患者是以口腔溃疡为本病的始发症状。皮肤病损率达90%左右,多见皮疹,依次为:位于双下肢的结节性红斑、毛囊炎,位于面部的痤疮样皮疹及脓性丘疹。生殖器溃疡发生率达80%左右,见于阴囊、阴茎、外阴、阴道粘膜(严重者可致阴道内溃疡大出血)、宫颈、肛周等处,男性疼痛明显。眼疾发生率40%左右,多在口腔溃疡出现数年后发生,典型表现为双侧的前后葡萄膜炎、前房积脓、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炎等。另外,绝大多数的患者有针刺反应。
系统损害症状包括:①消化道:消化道血管受累发生多发性溃疡,腹痛等症状,以回盲部多见,严重者出现肠出血、肠麻痹、穿孔及瘘管。②神经系统:患者会有中枢受累,损害大脑、中脑、脑干、小脑,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偏瘫、颅压升高、脊髓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出现意识障碍、瘫痪、行动不稳、感觉失常等。③血管:大、中、小动脉、静脉炎造成组织缺血、静脉阻塞等症状。大动脉、大静脉受累时可使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形成动脉瘤或血栓。肺血管受累则有咯血、气短、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症状。④关节:常见非对称性大关节炎,关节红肿热痛,以膝关节受累多见。此外,部分患者在疾病活动或有脏器受损时,伴随发热、乏力、肌痛等症状。
白塞氏综合征的诊断:在口腔溃疡的基础上,眼、外生殖器、皮肤病损再发生2项者可诊断为完全型,少于2项者为不完全型。此外,关节以及心血管、神经损害再发生2项者可诊断为完全型,少于2项者为不完全型。
中医对白塞氏综合征类似症状的描述最初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后来《伤寒杂病论》又分为两部分,即《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毒篇》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可见,白塞氏综合征属于“狐惑病”范畴。
本病的病因病机属于禀赋不耐,五志(五志是指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过极,以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久滞化热而发病。
本病的病理过程是上损及下(就是上焦的病影响到了下焦)。一般情况下,患者白塞氏综合征的,得病时首先是口腔溃疡、眼部结膜炎,发病部位先发在上部,续而往下侵蚀到生殖器官和下肢结缔组织,再严重就造成全身各个脏器的损害。
治疗时贯穿寒热相克、热降浊、祛腐生新的治疗原理。施以清窍通络、疏肝利胆、扶脾散邪、活血止痛、排脓敛疮之法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和“白塞氏综合征”的病机病因,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认为白塞氏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为:在发病诱因的刺激下,奇恒之腑的“脑”就会作出反应,脏腑模式以应付变化。这一模式以整体的方式投影到全身各个脏腑器官。迅速发生作用并形成新的(不正常的)身体状态,当这一状态进一步强化了对脑的刺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一恶性循环在全身的持续不良作用下,导致口、眼、生殖器、皮肤、关节、内脏等发生了病理变化,就造成了我们所说的“白塞氏综合征”。
由于这种病理变化的根源与所见的病理变化部位不同,所以采用针对局部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效。
、其治疗机理应首先抑制奇恒之腑“脑”的过度反应,打破恶性循环使病情的发展得到控制。同时修复已造成的器官损害。由于器官损害的多样性,在辨证的基础上随时调整辅助药物治疗会更为有效。
依照这一指导原则,我研制出了治疗白塞氏综合征和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三联片”,还有治疗口腔白斑、阴部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的“斑藓平秘制丸”,以及专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双花百合片”(三联片),国药准字Z20080029,国家发明专利:ZL 98 1 03423.3,国际发明专利:PCT/CN98100315。该药主要由黄连、苦地丁、地黄、金银花、淡竹叶、干蛇胆、百合、细辛等组成,以严格的君、臣、佐、使法则配伍而成,主要功能是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排脓敛疮。方中黄连与细辛的寒热之伍,妙在水火之溶,引火归源,邪去体安。
事实证明“三联片”(双花百合片)、“斑藓平”的治疗效果,奇恒之腑的免疫疗法彻底推翻了激素、抗生素、维生素等药错误的治疗方法。而且填补了国内外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征以及口腔白斑和口腔扁平苔藓的药物空白。
什么是白细胞综合征?
发布于 2022-12-06 20:11
什么是白细胞综合征?相关文章
白细胞主要至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上的变化一般可以有效反应人体肠道炎症的程度。
便常规白细胞就是通过对大便的检测查出白细胞的变化情况,一旦白细胞有异常,就可已初步推测受检者的肠道出现了感染。因为各种的肠道炎症会导致肠粘膜充血水肿,局部白细胞聚集,组织通透性增高,进而白细胞增多。
发布于 2023-07-15 14:33
0评论
白细胞是血液中一类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正常值是4-10x10-12/ml,高于这个范围称为白细胞的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等各种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增多
当生命体患有炎症的时候,其血液,尿液所含的白细胞就会增加。还有一些血液病其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也会增加。
此外医生常常要根据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一般来讲感染会引
发布于 2024-07-31 16:14
0评论
Dandy-Walker综合征也称Dandy-Walker异常或Dandy-Walker畸形,表现为一系列颅后窝的异常,包括第四脑室、小脑延髓池及小脑蚓部,部分病人存在侧脑室扩张,并约1/3伴脑积水。其相关异常包括变异型Dandy-Walker和单纯小脑延髓池扩张。Dandy-Walker异常的发病率约为1:25000-1:30000,是4%―12%的胎儿脑积水的原因。一般为散发或常染色体隐性遗
发布于 2023-01-11 16:41
0评论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二、抽血后应注意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
发布于 2023-02-13 07:32
0评论
概述
肺癌患者首先应该不要抽烟,而肺癌白细胞减少该怎么办呢?首先可以通过打针来增加白细胞,产生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还好,不会很明显,但是也不会排除一部分的特殊情况。其次可以吃中药人参,能够有效补益元气,调理身体,而且增加白细胞的数量,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增殖,提高患者化疗的成功率,同时对增加患者的食欲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病症,可以多吃含有蛋白质的食物。
步骤/
发布于 2022-10-20 15:27
0评论
正常尿是检不出白细胞的,尿白细胞高说明泌尿系有细菌被传染,比如尿道炎症等,如果有尿频、尿急、尿痛三症状任两症状就能确认泌尿系被传染,但中段尿白细胞阳性诊断率更高。下面,北京中山医院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了有多种疾病能够发生白细胞尿或脓尿,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精囊炎以及某些肾小球疾病等。脓尿是尿路被传染的非特异现象,脓尿存在不能作为尿路被传染的依据,无脓尿也不能排除尿路被传染。大量饮水使
发布于 2023-06-02 02:17
0评论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
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
发布于 2024-05-19 13:02
0评论
许多生理因素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在冬季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之后;饱餐、淋浴后也常有白细胞轻微增高。生理性白细胞增高还见于情绪紧张,饥饿时低血糖等。但生理性白细胞增多是暂时的,去除影响因素则很快恢复。产生机制可能是与各种生理因素刺激时,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所致。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增加。比如: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头孢赛曲等;还有儿茶酚胺类
发布于 2024-06-30 05:22
0评论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发布于 2024-06-27 02:48
0评论
白细胞增高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病理性的白细胞增多最多见的就是细菌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各种炎症,另外还有一些病毒感染、大的创伤、肿瘤、中毒、血液病等等,你此次检查更多考虑急性感染期,请继续目前(抗生素)治疗。
根据您提供的情况,可以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孚泰)用于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的辅助治疗(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
发布于 2024-07-31 16:28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