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06 21:09

  西医西药发展至今,日益繁荣昌盛就说明它的一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虽然毒副作用大,但对于一些常见病的效果是确切的。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很多慢性病和疑难病是西医一筹莫展的。他们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医以它的诊断数据,可重复、可检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不以观察者的变化而变化,让人感到真实可信。中医虽然常有神奇的疗效表现,但由于诊断依据的脏腑、经络至今也没有办法用物理、化学的办法检测出来。总让人觉得难于捉摸,只是一种神秘的高超技艺而已。这就象人们常说的:“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去,中医让人稀里糊涂的活着。”
  实际这纯粹是误解。西医所用的检测手段,都是物理、化学的办法。本来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和结果就是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西医的检测也是如此,直至治疗效果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但科学并不仅仅等于物理、化学,而数学、逻辑学也是科学。我们只要看一下中医的病案,就可以看出中医十分强调推理论证的。
  数学中的“点”是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直线”则是只有长度没有面积的。在现实世界中,有谁见过这样的“点”和“直线”,即使在纸上,那个“点”和“直线”也是有大小、有面积的。但是,有谁怀疑过数学是科学呢?有谁怀疑过数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确切的效果呢?如果我们把中医当作数学来看待,把现代医学当作物理、化学看待,不就可以完美地兼容了吗?
  我们熟知的勾股定理,可以用直接测量的办法证实,但我们不可能去测量全部的直角三角形。因为有些地方我们人类至今还无法达到。
  再说中医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论和“五运六气”、“察病机、审气宜”等原理,都是建立在一个能正确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这一理论基础,用现代术语来表述是:认为人是处在天、地、气这个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个四维连续区的统一体内,受着一种感应力(也可说是引力场)的作用和制约,这种感应力的大小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说,中医学是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也则对事物本质的逻辑思考,再到实践的一门科学。从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现代科技手段,如化验、CT、MR完全可以证明中医理论是非常正确的,而西医学是不考虑时空因数的,它是直接依据实验为基础的平面体系医学,又如人们常见的伤风感冒是由外界的“风”、“寒”袭所伤害到体内的疾病,并非某种微生物所侵害。而西医是不懂外在因素的,它不考虑因果关系,它只是机械地在人体内拼命查找东西,它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完全否认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实验室的检验仪器看不到自然界的风寒,它就必然不会考虑环境因素,也不会承认自然界有季节气候和风、寒的存在。所以西医既解释不了也不敢承认伤风感冒的病因。按西医的观点,我们使用的手机通话、发信息等一切无线通讯都是不可信的。对于太空轨道的存在,以及人类登上月球发回的信息都是假的。这就是“平面医学”的真面目。西医与中医考察客观事物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思维模式也不一样,中医学属于四维体系医学,事实上远比平面体系的医学更客观更科学。所以说,中医可以兼容西医。再简单一点解释,中医是立体医学,完全可以收容西医的平面医学。
  可悲的中西医结合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2006年提出:“我不主张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这个冠冕堂皇的名称,不是中医加西医,而是中药加西药。竟然敢称“中西医结合”,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说白了,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是中医队伍中一些庸医公开盗用西药的一块遮羞布。
  “医”是动词,“药”是名词。“医”是有逻辑思维的,“药”是无思维的固有物。中药加西药,犹如木头加石头,凭什么把药加药说成“医”结合呢?
  中医是辨证施治,是针对体内实质性疾病(证)进行治疗的。众所周知,“证”与“症”有天壤之别,一病(证)多症(一种病有多种症状的表面现象)。只要解决了体内的病“证”,临床表现之“症”自然随之消失。中医药治“证”,根本用不着再加用只能治“症”的西药。说难听些,这叫脱裤子放屁。说好听些,中医用西药尤如太监娶尼姑。
  西医西药治疗疾病只是对“症”治疗。如患者发烧,这种“发烧”就是疾病时表现出来的其中一个“症”状,可是人类几十种疾病都会有发烧的症状,而西医不管你是哪种疾病引起的发烧,都是采用一种强制性降温的西药,企图强行镇压体温,这就是典型的治“症”之法。体内实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几小时后降温药的药力一旦减弱,体温又是回升了。有时用降温药也退不了烧的例子也不少见,这就是因为既没有解决本质病(证)的结果,就连“症”都无法解决。又如伤风感冒的发烧,并非微生物感染所致。但西医却用杀灭微生物的抗生素兑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另外再加降温药一起滴注。其实真正治疗伤风感冒的主要作用只是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这些液体的补充是加速了人体的新陈代谢,使“邪气”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医生比较人性化,尽量减少对人体的伤害,也减少经济负担和药源的浪费。对感冒发烧的病人不采用任何药物治疗,而只让病人回家多喝水就行。多喝水与扎针将液体直接输入到血管里,道理是一样的。多喝水与输水只是代谢时间稍有差别而已。
  中医自古至今治疗伤风感冒极为科学,富有哲理。如早期伤风感冒发热,根据辨证,风邪尚未深入体内,“证”在肌肤,属“寒证”者则用辛温解表(发汗解表)之法,汗出热退,诸症消除;诺属“热证”就用辛凉解表(疏风透表)之法,热邪宣泄之后,发烧之症必然退去,不会再有发热的表现。中医根本不需另外加用强制降温的药物,更不可能采用西药参与治疗。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中医药治病好比两军打仗的斩首行动,重在掌握准确情报,先将敌方指挥所首领灭掉,士兵群龙无首,全部举手投降。公安局破案也是重点抓住主犯,一举捣毁整个犯罪团伙,绝不会一个一个的抓从犯。中医药就是挫其主“证”,令诸“症”消失的哲学医学。你说还用得着西药来帮忙吗?
  再说,中医是用中药进行辨证施治的,中医是以“察病机、审气宜”,抓住主证,根据五行生克制化关系进行处方。西医西药是不能也不是通过辨证用药的东西。然而中医用西药是怎样辨证的?暂且不说你完全丧失了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光说你用西药的治疗依据是什么?到底那种药在病人体内产生了治疗作用?你能给我解释清楚吗?让我来替你解释,正确的答案只有一条,那就是你没有真正掌握中医药知识,你对中医药治病没有把握,也没有信心,硬把西药拉进来凑合使用,借西药之力来掩盖你的空虚。再找一个不相对应的借口:“中西医结合”。嘿嘿,可悲呀。
  为“中西药凑合”敲响丧钟
  被扭曲了的“中西医结合”正在不断的漫延、鼓吹。甚至大行其道。看了下文,肯定让你触目惊心。叫嚣的是“中西医结合”,采用的却是“中西药凑合”,再委婉一点说“中西药联合”。不管你如何美化言词,最终同时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就是中药加西药。在胃里混合在一起,发生化学演变,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经我查阅了《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中西药合用类)、《中西药配伍禁忌检索》(中医药信息)、《植物药与西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中国药学杂志)、《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及其预防》(中国药业)、《中西药合用指南》(中国中药出版社)、《谈中西药物的合理联用》和《中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首都医药杂志)等,据不完全统计就有600余种中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遗憾的是这种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却无人重视和管制,任其泛滥。受害者日益增多。为了尽量减少或消除这种低级的错误和可怕的悲哀,借此机会简单转播少量的内容,以警示于世人。现简载如下:
  中药虎杖、大黄、山茱萸及其中成药制剂,如六味地黄丸、排毒养颜胶囊等与西药钙片或重金属药物合用,可导致多种蛋白质凝固,会灭活胰酶、胃蛋酶。还会使多种抗生素降低疗效或失去作用。
  夏枯草与西药保钾利尿剂合用,可引起高血压。板兰根、当归、穿心莲与青霉素G合用,会增大过敏反应的机率。应特别慎用。
  含颠茄类生物碱的中药与西药洋地黄类强心甙合用,易致中毒。
  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洋地黄类强心甙、心可定、心痛定等西药合用,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甘草或含甘草的中成药与西药水杨酸钠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甘草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药合用,极易导致低血钾症;甘草与西药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合用,可诱发溃疡。
  山楂、五味子、乌梅或含有这些药的中成药,与西药磺胺类合用,可引起腰痛、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毒副反应,与阿司匹林、消炎痛合用,可导致肾脏中毒。
  杏仁、桃仁、白果、枇杷叶、银杏叶与西药可待因、咳必清、硫喷妥钠合用,可抑制呼吸中枢。银杏叶还能增加地戈辛中毒的危险,银杏叶与西药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可引起肝毒性加重。
  附子、川乌、草乌、大活络丹、小活络丹及其制剂与氨茶碱、阿托品、咖啡因等西药合用,可导致呕吐、腹痛、口唇发紫、四肢麻木、休克等中毒症状。
  丹参或含丹参的制剂以及含丹参酮、丹参酚的药品与西药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合用,会增加肾毒素,引起结晶尿或血尿。
  碱性中药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合用,会增加脑组织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毒性增加。
  中药麻黄或含麻黄成分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丹、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麻杏止咳糖浆、复方枇杷糖浆、急支糖浆、半夏露冲剂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此外,凡有麻黄或含有麻黄的制剂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帕吉林等降压药同时服用会产生血压失控,或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病情。
  还有,中药罗布麻、蟾蜍、夹竹桃、冰凉花等含有强心作用的中草药或中成药若与洋地黄类强心作用的西药合用,可引起强心甙中毒,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的后果。这对于所谓“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应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事故经常发生。
  最近又有一个让药监局出洋相的新闻,“维C银翘片”这个中西药凑合剂,不良反应1885例,严重反应48例。如今造成的恶果,由谁来承担责任?核准生产的“高级专家”该不该绳之以法?这些低效又不安全的“药”,以及其它所有中西药凑合的产物该不该停产?
  总而言之,中西药合用不是简单的中药加西药的问题,中西“药合用”,绝不等于“医结合”。不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应该严格限制,刻不容缓。

中医和西医是否兼容?相关文章
中医和西医,这个题目很大,不是几句话能够将清楚的,好在这不是考试,想到什么就写两句吧。首先讲中医,我一直相信“时间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尤其是时间。能够流传千年,至今仍有活力的理论体系,必然有其价值所在。中医本不是我等专业,但是在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逐渐被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中医理论吸引了。我理解的中医核心理论是“天人合一”,即人和大自然是和谐统一的,也就是说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最后也回到
发布于 2023-01-26 11:37
0评论
中医和西医是否需要结合呢?中医和西医如何结合呢?诚然,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没有错误,关键是你想怎么去结合。纵观我们目前的许多知名临床大家,乃至院士无不在做着中医与西医的庞大课题,诸如拿出临床上所谓疗效可靠的几个中药或几个方剂,再组织一些大白鼠,去给它们吃,最后提出所感兴趣的组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去研究和验证等等……当然这些方法可能无可挑剔,但是一旦用到人身上可能又无效了?糖尿病专家曾指出:当前中
发布于 2022-11-30 13:11
0评论
概述 神经衰弱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神经疾病,它的出现给患者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患上神经衰弱,其实是因为患者经常精神紧张引起的,神经衰弱病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烦躁、失眠多梦等症状,因此,对待神经衰弱这种精神疾病不容小觑,及时治疗是很关键的。那么,治神经衰弱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针对这个问题,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步骤/方法: 1、 中医和西医
发布于 2023-07-12 11:08
0评论
概述 我伯父今年45岁了,一直以来身体都挺健康的,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常常听伯父讲他的头很痛,而且整天很疲倦乏力,觉得很想睡觉,但是到了晚上却又睡不着了,常常失眠。因为伯父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而且这样子持续了好几天都没有好,就去了医院检查了一下,医生说伯父患的是脑动脉硬化症,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在为伯父担心,脑动脉硬化要怎么办,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 步骤/方法: 1、 脑动脉硬化
发布于 2024-05-09 15:19
0评论
概述 血栓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更多的损害,常见的血栓有两种形式,分别是动脉血栓和静脉血管。一般情况下自发性的血栓是以动脉为主,静脉血栓常常是在手外伤或者手术的情况下出现,常常是存在于腰部以及腰部以下的部位。使得在回血的时候产生相应的病症。所以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也是会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 步骤/方法: 1、 若以中医方式进行治疗,表现出静脉血栓最常规的治疗方式,因为此时
发布于 2023-10-31 02:14
0评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是众多类风湿患者都关心的一个问题,类风湿是一个全身性的免疫性疾病,发病过程会给病患带来巨大的痛苦不说,还是一个致残率非常高的疾病,如果不有效控制病情,严重可导致瘫痪。 类风湿为什么难治:中医认为类风关病位较深,在肝肾中下二焦,加上湿邪和痰淤,给治疗带来了难度;西医则认为,类风关是关节滑膜的病变,滑膜没有血管,药物很难达到。总的来说,药物很难直接进入病灶是类风关不好治的原因之一。
发布于 2024-06-23 07:54
0评论
网络上只要谈到中医就会有中医粉和中医黑之间的对骂,但铁杆中医粉一般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中医,中医黑一般都是科班出身的西医(包括其头儿方舟子),两大阵营力量悬殊,中医粉常常被中医黑看成脑残,而中医黑们是否也是脑残呢?其实中医是否有效不需争议,如果无效不需要中医黑们高喊消灭中医,中医早就消失了。问题的关键是中医为什么有效和怎么证明中医有效。中医有一整套理论,为什么有效可以用其理论来解释,但中医理论仍处在
发布于 2022-10-18 17:09
0评论
概述 我想向大家咨询一下,治疗青春痘最好是看中医还是去看西医。我表姐家有一个女孩子,今年已经15岁了,从去年开始这孩子脸上就开始长青春痘,因为长青春痘,孩子也是变得特别的不自信,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玩儿,家里人也担心因为青春痘的原因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所以也试了很多方法给孩子治疗,但是效果都不太好,最近家里又商量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所以我想向大家咨询一下,到底看青春痘应该是找中医还
发布于 2023-08-16 08:46
0评论
对于尿毒症的治疗无非是西医和中医,西医治疗就是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而血液透析易产生依赖性,并且在透析的时候可以出现不良反应,比如低血压、抽搐、感染等,而肾移植费用高、具有排异性,就是肾移植成功后也要用高额费用的药物消除排斥性。针对现在的尿毒症治疗现状,我们的主张是:如果患者的血肌酐特别高,出现了严重的临床表现就要积极采取血液透析,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因为中药一般是没有毒副作用的,这样可以避免透析带来
发布于 2022-12-02 08:11
0评论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腰酸、乏力、腿脚软、房事不行是“肾虚”,得吃“六味地黄丸”中药来补肾;也听说过慢性肾炎、尿毒症是“肾脏病”。那么“肾虚”跟“肾脏病”中的“肾”是一回事吗?“肾虚”中的肾是指中医学脏腑学说五脏中的“肾”,“肾脏病”中的肾是西医学按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病理学定义的“肾脏”,两者并不完全相同。西医学所描述的肾的解剖位置及生理学中“肾是泌尿器官,有内分泌功能”的观点与中医学认为“肾主
发布于 2023-02-22 03:46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