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09-25 06:20

  感染性心内膜炎比较常见,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一旦确诊在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常可挽回患者生命。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更常见,常因患者病程长、全身情况差、抗菌素应用种类多至细菌耐药性强而疗效不好。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细菌引起,常见的细菌为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真菌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分为两类,即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继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发性心内膜炎指由于各种感染病灶或途径,如吸毒患者长期静脉使用毒品等,经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或瓣膜的感染。继发性心内膜炎指继发于心脏病变、瓣膜置换术后、安置起搏器、长期在中心静脉置管或其他心脏手术后等原因所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人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或做过心脏手术的易患此病。在美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大约为1.7-6.2病人/10万人年。据美国心脏病学会报告,每年约有1.5万-2万人患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我国,本病的发病率还不够明确。本病以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例约为2:1。
  【临床表现】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是心脏局部损伤和机体免疫反应的综合表现。
  1、全身感染 

  SBE患者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发热时间不等,个别病例持续间歇发热达10年之久。热型不规则,多见驰张热型,有时仅为低热。患者主诉全身酸痛,乏力,伴有体重下降,面色苍白,贫血。病程长者可出现脾肿大、杵状指和血尿,并可出现身体重要脏器脓肿。目前典型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已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1周体温持续不退,或体温正常后再发高热,应高度怀疑继发性SBE,需密切观察治疗,并进行有关检查。
  2、心脏表现 

  绝大多数病人可听到心脏杂音,或在原有心脏杂音基础上出现新的杂音,或是原有心脏杂音性质改变。心脏杂音变化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性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也可能无心脏杂音。伴随心脏杂音的出现,还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恶化,患者表现为顽固性心力衰竭(90%),多由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所致,也可能由于感染破坏心内结构,造成心腔内分流所引起。如主动脉感染延及邻近心腔时,有些病例会出现心律失常,以传导阻滞较为常见,往往提示感染延及传导系统。
  3、栓塞 

  患者体循环、肺循环均可发生栓塞,但以体循环栓塞多见。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甚至有些病例以栓塞起病。栓塞可导致多个器官损害,因受累的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各异。脑栓塞: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表现为偏瘫和失语。脑出血:脑部血管因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出血,也可以为栓塞与出血并存。肾栓塞: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脾栓塞:可出现左上腹剧痛。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表现为急性腹痛,有肠梗阻的表现。四肢动脉栓塞:栓塞肢体远端疼痛,发冷,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另外还可有视网膜上出现卵圆形出血,即Roth斑,皮肤淤点多见,多分布于躯干部,可能由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破裂出血或微小栓塞所引起,手掌和足底皮肤无痛性淤点,称为Janeway结节。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0~2001年间共手术治疗31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5例,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246例,其中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病变51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109例,二尖瓣病变80例,三尖瓣病变6例。发生动脉栓塞者16例(8%),患者表现为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继发于心脏手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由霉菌所致,可能与患者术后恢复不利、机体抵抗力差和抗生素应用不当有关。
  4、免疫系统损害

  免疫复合物形成,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可引起肾小球肾炎,患者表现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异常。另外,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手掌或足底皮肤,可形成Osler结节或Janeway结节,应予足够重视。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培养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有持续菌血症。但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对可疑病例,应在24h内至少培养3次,连续3天,才可能取得阳性结果。细菌的分布是随机的,每次采血应取不同部位静脉血10ml,分别做需氧及厌氧菌培养,无细菌生长也应培养3周以上。培养阳性者,应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血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前进行。对已应用抗生素者,如病情允许,可停药3天再做血培养。抽血时机以患者出现寒战时最佳,必要时抽取动脉血培养或骨髓培养。菌血症并不一定伴有寒战和高热,故需多次血液培养以明确诊断。
  对于多次血培养阴性,且长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者,应高度警惕真菌感染,必要时可做真菌方面的检查。血培养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中重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培养阳性不但可以确立诊断,还能指导有效应用抗生素,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血培养检查。但现在由于临床上血培养阳性率不高(36.7%),完全依赖血培养结果可能会延误病情。
  (2)血常规

  患者多有贫血,白细胞计数可增多,多伴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对于中青年患者,血常规可用于评定病情发展或作为治疗后病情好转的指标;对于老年患者或极度衰弱者,机体反应低下,血常规不能用于评定病情发展。
  (3)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患者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可有蛋白尿或血尿,同时伴有肾功能异常。
  2、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多无特异性表现,或呈原基础心脏疾患引起的心电图异常。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仍需经常检查心电图,出现心肌梗死表现或传导障碍,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新出现的传导障碍,表明感染累及传导束,或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需紧急手术治疗。
  3、胸部X线 

  亦为非特异性检查。但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通过系列胸片检查,根据心脏大小及肺淤血的程度,以及对肺部感染的诊断和评价,可评估患者心功能及对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反应,对选择手术时机有帮助。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十分重要,二维超声和食道超声对心内膜炎的诊断率可达80%~90%。超声心动图可发现赘生物(检出率90%~100%),有无心肌或主动脉瓣周围脓肿形成,瓣膜损伤程度,心内膜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发现基础病变,对预后判断和外科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选择均有指导意义。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所需时间长,且病情变化快,故应多次反复检查。
  【诊断】

  对心脏病患者不明原因发热1周以上,出现心脏杂音或原有的杂音性质改变,白细胞总数增加,或心力衰竭突然加重,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若患者伴有栓塞表现,则基本上可临床确诊。血培养阳性具有确诊价值,并为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提供依据,但血培养阴性并不能排除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发现赘生物,但未发现赘生物也不能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继发于心内直视手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较原发性者困难,一般表现为心内直视手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体温不退,或体温正常后再发高热,若同时出现新的心脏杂音,或有体循环栓塞表现,应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若仅有发热,可反复进行血培养,血培养阳性可确诊。血培养阴性,可结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应了解有无瓣周漏或瓣周脓肿,有无人工瓣功能异常,有无心内赘生物,如发现赘生物,可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生物瓣诊断结果较可靠,对机械瓣由于金属的强回声,超声检查往往难以精确探及小赘生物。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能提供较好的图像。因此,对手术后持续发热而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不能一味等待血培养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而应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综合临床表现与各方面检查资料,作出确切诊断。
  【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心力衰竭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手术指征。心力衰竭取决于瓣膜受累或其他病变的损害程度。内科抗感染治疗无效或心力衰竭不能控制时,应积极考虑外科手术。在感染未能有效控制期间手术,术后可能再次感染,但心力衰竭持续发展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干预,才可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尽量避免术后感染是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不能因片面强调术前抗感染治疗而延误手术时机,因为有时只有手术治疗能治愈本病。持续保守治疗,患者可能会因此而丧失生命。下列情况出现时,应积极手术治疗:①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明确瓣膜穿孔或赘生物导致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②左心系统内赘生物引起体循环栓塞或右心内赘生物引起肺栓塞。③主动脉瓣周围脓肿形成伴发房室传导阻滞。④主动脉受累,出现假性动脉瘤。⑤瓣膜置换术后继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严重,药物不易控制,引起人工瓣功能障碍或瓣周漏、瓣周脓肿等。⑥耐药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感染,但术后如仍存在感染,预后不佳。⑦先心病如室缺、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等均可发生SBE,应积极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同其他心脏手术,术中需准备做血和赘生物等组织的细菌培养,以便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3)手术方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目的是,彻底清除所有感染或坏死组织,清除赘生物及与其相连的组织,切开脓肿;修复或替换受损的瓣膜,以恢复瓣膜功能,同时矫正心脏的其他病变或感染并发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的关键是,必须彻底切除所有感染组织,修复好心内病变。手术方法包括病灶清除后瓣膜成形和病灶清除后瓣膜替换术两大类。根据不同瓣膜及受损瓣膜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二尖瓣病变:应尽可能做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取决于对瓣膜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估计,以及所采取的手术方式。首先必须切除感染炎性组织;二尖瓣前叶缺损可用自体心包修复;二尖瓣前叶游离边缘缺损,可将后叶腱索转移至前叶;二尖瓣后叶缺损,可视病变范围大小,修整瓣叶后直接缝合,也可用自体心包修补成形,如无法成形,瓣膜置换仍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方法。二尖瓣置换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远期疗效优于内科治疗。
  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瓣感染心内膜炎后,除瓣叶组织损害之外,还经常在瓣环附近形成脓肿,难以施行成形术,必须施行主动脉瓣置换,常见的有主动脉瓣周脓肿和主动脉瓣上脓肿。瓣周脓肿多损伤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前叶;主动脉瓣上脓肿可向主动脉壁外突出,形成假性动脉瘤,随时有主动脉大出血的危险,应在清除感染组织后修补主动脉壁缺损。最为严重的是主动脉根部脓肿,感染可累及主动脉瓣叶、瓣环和升主动脉,甚至心脏支架结构,应在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带瓣主动脉或人工带瓣外管道行主动脉根部替换,然后移植左右冠状动脉。手术应避免损伤传导束。
  三尖瓣损害:三尖瓣区心内膜炎,病变多局限于瓣叶,应争取做瓣膜成形术。在西方国家,由于吸毒所致的右心感染,三尖瓣往往损害很重,需行三尖瓣置换。静脉系统感染或心导管检查、安置起
  搏器,也可导致三尖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心脏手术后继发性心内膜炎:心脏手术后继发性心内膜炎,再次手术开胸应格外小心,可用摇摆锯锯开胸骨,牵开后,用电刀游离心包粘连。当怀疑主动脉病变时,要考虑到升主动脉切口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应常规消毒股动脉皮肤,必要时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以防再次开胸或建立体外循环时发生意外。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是瓣膜置换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期人工瓣心内膜炎和晚期人工瓣心内膜炎。早期人工瓣心内膜炎可能与术中、术后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关;晚期人工瓣心内膜炎与牙齿、泌尿生殖系感染有关,
  病理改变依所选人工瓣种类不同而异。生物瓣感染多先累及瓣叶,可造成瓣叶撕裂、穿孔。机械瓣感染则多起自缝合环,可形成瓣周脓肿,引起瓣环溃烂,造成严重瓣膜关闭不全。感染微生物多是真菌或革兰氏阴性菌,易出现栓塞症状,保守治疗效果差,且容易复发。无论生物瓣或机械瓣,只要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表现,均应尽早再行瓣膜置换术。生物瓣与机械瓣术后发生感染的机率相近,一般认为同种主动脉瓣抗感染的性能较好,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相应的瓣膜。
  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或术后污染均可能导致血行感染和心内膜炎,特别是心脏复杂畸形矫治后,患者抵抗力低下,恢复时间长,易合并心内感染,如药物不能控制造成切口感染,缝线撕脱,或心内出现赘生物,各心腔间异常交通,心功能不全,应积极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

  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血压、循环平稳,水电解质平衡,强心利尿治疗,特别要监测体温、血常规及全身感染征象,以了解感染是否控制。可间断输新鲜血、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加快术后恢复。
  患者应继续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根据手术中标本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果术后培养物阳性或感染延及瓣环,应持续用药至6周;如为慢性炎症或感染已经愈合,则不需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预防皮肤及其他感染和防治牙病。
  【手术合并症】

  可出现瓣周漏、室间隔再通、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

  内科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疗效较差,死亡率达30%~50%,主要原因是感染不能控制,导致多器官衰竭。外科手术死亡率为5%-20%,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内科治疗。由于病人情况和诊断标准的不同,以及随诊资料的不完备,使治疗结果有很大差异。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相关文章
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当血液中存在细菌,细菌进而在心脏内繁殖,在心脏瓣膜上形成团块,并造成瓣膜破坏,甚至造成心肌内脓肿时即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心脏出现杂音、脾肿大以及细菌团块脱落后引起的栓塞症状。一旦发生心内膜炎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此疾病病势凶险,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易感因素最容易发生心内膜炎的是那些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的人,因为存在瓣膜疾病或者房、室间隔缺损,心
发布于 2023-02-06 11:32
0评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哪些表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皮肤损害和脾肿大等。发热最常见,热型多变,以不规则者为最多,70%~90%的患者有进行性贫血,有时可达严重程度,部分患者常有脾轻至中度肿大,可有压痛。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布于 2023-02-20 12:56
0评论
近日,长征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完成一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患者同期进行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清创、肺动脉瓣置换、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室流出道疏通、三尖瓣成形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心内膜炎是细菌侵犯心脏内膜、造成心内感染、脓肿形成、结构毁损的一类疾病,严重者可致死或致残,多见于左心系统(二尖瓣、主动脉瓣)。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因感染性心内膜炎行肺动脉瓣置换的在我院
发布于 2023-02-20 12:46
0评论
心内膜炎主要系心瓣膜的炎症。有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如风湿性、红斑狼疮性、类风湿性)两大类。临床上以感染性为主,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故又称细菌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依其发病基础,细菌毒力的不同,又分为急性与亚急性。但由于细菌毒力与人体抵抗力对比间常有个体差异,同一细菌在不同病人中可以有不同临床差别,再加上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两者临床表现,已无明显界限,有时难以严格区分。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
发布于 2023-03-15 07:16
0评论
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者,如果瓣膜上存在赘生物、瓣膜穿孔、撕裂或有脓腔,均应进行手术治疗,以防赘生物脱落引起脑、肾、脾栓塞及治疗瓣膜病变引起的功能不全。心外科手术宜在感染性心内膜炎采用大剂量强效抗生素控制感染4~6周后再手术,以免引起手术感染,以及组织水肿、脆弱而发生致命的危险。但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严重的心功能障碍,需要急诊手术时,可以在使用强效抗生素的情况下,急诊手术驱除感染灶
发布于 2023-01-30 01:42
0评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指因细菌、真菌和其它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过去将本病称为细菌性心内膜炎(bacterialendocarditis),由于不够全面现已不沿用。感染性心内膜炎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
发布于 2023-01-23 19:07
0评论
瑞典Hall医师总结了以往发表的、关于口腔术后菌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抗生素预防的文献,认为口腔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术后菌血症的发生,也是预防IE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高危心脏病患者。1、口腔源性菌血症牙科治疗常常被认为是IE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口腔有创性操作后菌血症发生率很高。由于近年来厌氧培养技术及新的血培养技术(如溶血-滤过技术)的应用,术后菌血症的阳性率比以往有明显增高。各种牙
发布于 2023-03-15 07:11
0评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定义,活动期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心脏内膜表面感染微生物所致。其特征性的损害为赘生物,为大小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的不定型团块,其间网络着丰富的微生物和中等量的炎性细胞。最常累及心脏瓣膜,也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腱索、或心内膜的壁层部位。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以及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它的可见分枝杆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组织胞浆菌。临床中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对治疗的反应
发布于 2022-10-11 18:53
0评论
概述 前几个月,我身体感到种种的不舒服,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到医院检查一看,才知道原来是得了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的易感人群发病年龄有所上升,静脉注射毒品和临床诊治过程中有创检查的增加石发生心内膜炎的几率增加,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种种症状。 步骤/方法: 1、 发热是心内膜炎疾病最主要的症状表现,生活当中一些老年人最容易出
发布于 2023-10-28 02:46
0评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儿科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IE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IE的临床特点也发生变化,使得IE的诊断及处理面临新的挑战。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提出小儿IE的诊断标准(试行)。经过临床实践用证明,试行标准对诊断IE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以前的诊断标准。近年来国外已有多项新的IE诊断、治疗及预防指
发布于 2023-03-15 16:4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