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于2009年4月推出了新版《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了其2004年版的丙型肝炎指南。该文章发表在其官方杂志《肝脏病学》上[Hepatology 2009, 49(4):1335]。
在美国,丙型肝炎是死于肝病的患者中的主要死因。据估计,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将在未来20年内继续攀升。面对丙型肝炎的可怕疫情,AASLD等学会格外重视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建议。此次推出的新指南内容详尽,涵盖了丙型肝炎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个方面,共有65条建议和419条参考文献。
抗HCV和HCV RNA
急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中涉及两个指标--抗HCV和HCV RNA。
根据临床资料,两者均为阳性且近期ALT升高,可诊断为急性HCV感染或慢性HCV感染;抗-HCV阳性且HCV RNA阴性,提示HCV消除 第三种情况是抗-HCV阴性且HCV RNA阳性,提示免疫抑制患者早期急性感染或慢性HCV感染,这也可能是假阳性,建议4-6个月后再检测抗HCV和HCV RNA。
《指南》建议 以下患者应进行HCV RNA检测:抗HCV阳性者、抗HCV阴性但无法解释的肝病患者、免疫抑制或怀疑有急性HCV感染的患者。
肝脏活检与无创标志物
近年来出现的肝脏纤维化的无创诊断方法、瞬态弹性成像(Fibroscan)和血清学标志物是否可以替代肝脏活检?
《指南》认为,血清学指标只对评估肝纤维化的两个极端--轻度纤维化和肝硬化有用,对评估中间阶段的纤维化或跟踪肝纤维化的进展没有多大意义。
瞬态弹性成像尚未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目前还不能替代肝脏活检;此外,该方法对肥胖患者诊断纤维化的成功率很低。此外,目前有证据表明,坏死性高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即使没有纤维化,瞬时弹性成像的得分也会增加。
《指南》建议:。现有的无创检查对确定慢性HCV感染患者是否存在晚期纤维化是有用的,但在临床实践中不能替代肝脏活检。
增加剂量和延长疗程
对于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增加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或利巴韦林的剂量,或延长疗程,是否能提高持续病毒学反应率?
《指南》认为,研究表明,大剂量干扰素诱导治疗方案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病毒清除率加快,但治疗结束时检测不到HCV RNA的比率并没有提高。一项小样本研究评估了大剂量利巴韦林对持续病毒学反应(SVR)的影响。虽然SVR率升高,但所有患者都出现严重贫血,需要应用生长因子或输血。
然而,对于病毒学反应延迟或未达到快速病毒学反应(RVR)的患者,将疗程从48周延长至72周可提高SVR率。
《指南》建议。基因型1型HCV感染患者治疗后病毒清除延迟(12至24周时HCV RNA检测为阴性),可考虑延长治疗时间至72周。
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
在特殊人群的治疗中,更新后的指南增加了精神障碍患者的抗HCV治疗。
慢性HCV感染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比普通人群高4至20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本身可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不良反应,如抑郁、易怒、自杀意念、狂躁、心态不稳等等,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这种不良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策略,合并有精神障碍的HCV感染者获得SVR的比率与无精神障碍者相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晚期肝病患者,应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指南建议,在治疗合并神经精神障碍的HCV感染者时,必须得到包括精神病学家在内的多学科团队的支持。
AASLD更新丙型肝炎诊治指南
发布于 2022-12-07 19:09
AASLD更新丙型肝炎诊治指南相关文章
围绕“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这一主题,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召开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
发布于 2023-02-23 06:01
0评论
围绕“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这一主题,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了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召开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
发布于 2023-01-18 11:11
0评论
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在患者血液中发现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9年,DanielBradley等从黑猩猩血清中分离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同年,MichaelHoughton等克隆出该病毒基因序列;12月在罗马举行了第一次丙型肝炎国际会议,至此丙型肝炎得到了公认。HCV感染呈全球流行,遍及全世界所有国家及地区,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成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尽管近年已经开始对丙肝病毒感染进行防治
发布于 2022-12-10 13:27
0评论
1、丙肝的潜伏期为两周至六个月。最初被感染后,大约80%的人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可能出现的急性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颜色变浅、关节酸痛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2、大约75-85%的新感染者出现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会出现慢性肝病,5-20%会出现肝硬化,1-5%会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发布于 2024-05-23 03:28
0评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
发布于 2024-10-05 12:41
0评论
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
发布于 2024-02-10 03:36
0评论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后HCVRNA早于抗-HCV出现于血液中。HCVRNA最早可于暴露后2周检出,HCV核心抗原可在HCVRNA出现后1~2d检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检出,也就是说,在HCV感染发生后,有约8-12周的时间,仅能检出HCVRNA,而抗-HCV为阴性,即抗-HCV检测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与检测试剂
发布于 2024-10-05 12:15
0评论
慢性乙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病毒持续复制和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密切相关。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纵向研究表明,患者被确诊后,肝硬化累积5年发生率为8%~20%,肝脏失代偿5年累积发生率约为20%。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80%~86%,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预后不好,5年生存率为14%~3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HBV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生率较高,在已经确定的肝硬化患者中其发生率为2%~5%,不过,H
发布于 2022-12-08 08:37
0评论
中国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为1.6%,中国大陆丙型肝炎年发病率为6.01/10万人,HC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基因型:中国大陆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和2型最常见;并发症:HCV1b基因型与肝细胞癌(HCC)的发病率相关,是HCC的高危险因子;其它相关并发症有肝硬化、高血脂、腹水和门脉高压;伴肝硬化的HCV5年生存率为73.8%;HCV伴HCC肝移植后5年生存率为39.6%,
发布于 2022-12-08 13:47
0评论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至今尚无预防性疫苗问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转阴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但HCV可以对肝脏进行持续性的破坏,使疾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人口中约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略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肝炎防治
发布于 2022-09-30 11:19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