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0-25 12:07

  1、湿热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流黄水,或红肿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红,苔黄,脉沉或无变化。其治当清热燥湿,温化止痒。可选用苦参矾石汤,既可内服又可外洗。

  2、寒湿脚气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或浸淫黄水,或麻木冷痛,或溃烂蜕皮,手足不温,甚至脚趾肿胀,舌淡,苔白,脉沉。病变证机是寒湿浸淫,肆虐肌肤营卫,导致肌肤既不得气血所荣又被寒湿所肆虐,以此而变生为寒湿脚气病理病证。其治当散寒除湿,温化止痒。可选用鸡鸣散,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3、淤血寒毒证:主要症状表现有脚趾间或足底部潮湿糜烂,瘙痒,疼痛,或浸淫流脓血水,脚趾颜色暗紫,或痒痛,或溃烂蜕皮,甚至脚趾肿胀,舌质暗,苔薄,脉沉。病变证机是淤血内阻,淤血与寒毒相结而浸淫肆虐,以此而变生为淤血寒毒病理病证。其治当活血化瘀,散寒解毒。可选用桂苓乌头汤,本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

中医对脚底长小水泡的介绍相关文章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
发布于 2024-10-25 12:21
0评论
概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脚上长水泡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可能很多人也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脚上长水泡引起的原因也比较多,而对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水泡,解决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脚底长水泡,由于找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导致脚底长水泡的症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反复发作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那么,脚底长水泡怎么办?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步骤/方法: 1、 首先,脚底长水泡一定要找出诱因,针对性的治
发布于 2023-08-02 18:52
0评论
(1)枯矾、黄柏、五倍子、乌贼骨,任选一种研末备用,洗净脚后撒于患处。适用于糜烂型脚气 (2)苦参、白藓皮`马齿苋、车前草各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每日煎洗1-2次。对水疱型或有感染时应用有良好效果。 (3)白凤仙花30克,皂角30克,花椒15克,任选—种,放入半斤醋内,浸泡一天后,于每晚临睡前泡脚20分钟。连续治疗7天,对角化型有良效。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将上药水煎取汁,侯温后
发布于 2024-10-25 12:14
0评论
1一般脚气是分好几种类型的,而脚底起小水泡的现象,多是水疱型的,它多发生在夏季,趾间或是足底会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慢慢会干燥起皮脱屑,会特别的痒,它多是有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而引起的民。 2脚气是比较难治且易复发的,所以治疗的话可选择内用和外用药相结合.或内服灰黄霉素,配合外涂达克宁治疗,一般口服药一周,水泡多的重的可服用二周。外涂药直至水泡消退皮屑掉落皮肤恢复光滑为止。 3另外也可
发布于 2024-10-25 12:01
0评论
我们都知道,同一病情,在不同的阶段症状表现也不一样。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泡型,角化型脚气。 水泡型脚气是怎样的?水泡型脚气常见于足跖及足缘部,呈群集或散在的小水泡,伴有瘙痒。脚气水泡位于表皮脚质层之下,周围皮肤无红晕,数天后吸收脱皮。损害可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蔓延,有时小水泡可融合成为大水泡。泡液澄清呈黄白色。 会痒吗?水泡型脚气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病,而以热天多见。有些脚气患者自觉剧痒,
发布于 2024-10-25 12:28
0评论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 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 药用:茯苓12g
发布于 2024-10-04 09:01
0评论
概述 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常会出现脚底长水泡的情况,脚底上长水泡是很正常的情况,引起脚底长水泡的原因是非常的多,有些人是因为走路的时间长而引起的脚底长水泡,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其他的细菌感染而导致的脚底长水泡,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脚底长水泡都应该要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平时要注意足部的卫生及护理,那么,脚底长水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步骤/方法: 1、 脚底长水泡是由于
发布于 2023-08-02 19:08
0评论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 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 药用:茯苓12g
发布于 2024-05-21 06:24
0评论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 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 药用:茯苓12g
发布于 2024-05-24 12:44
0评论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 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 药用:茯苓12g
发布于 2024-06-09 01:23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