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疏肝健脾,兼以活血。
肝郁脾虚型:多属早期肝硬化患者,并见胃纳减少,胸腹闷胀,两胁胀痛,嗳气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黄,入暮可有足趺微肿,舌色或暗红或淡,舌体较胖或边有齿痕,脉象虚弦,重按无力。
2、运脾利湿,理气行水。
水湿内阻型:属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轻症,症见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两胁胀痛,胸闷纳呆,恶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或薄白,脉弦细。
3、滋补肝肾,育阴利水。
肝肾阴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灰滞,形体消瘦,潮热心烦,手足心热,唇干口燥,失眠多梦,鼻衄牙宣,舌红瘦而干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4、健脾温肾,化气行水。
脾肾阳虚型:除水湿内阻症状外,尚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5、祛瘀通络,活血利水。
淤血阻络型:多见门静脉高压症明显者,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显露,胁腹攻痛,面色黧黑或晦暗,头颈胸腹红点赤络,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质紫红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舌苔薄黄腻,脉细涩或芤。
6、疏肝理气,活血消积。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肝硬化代偿期,亦可见于失代偿期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尚有肝脾肿大,压痛明显,质硬,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蜘蛛痣和肝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