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10 11:12

病因
HCV是一组通过血源性传播的肝炎病毒。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首次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克隆了(HCV)的cDNA。

HCV是一种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来自不同地区的分离物中只有68.1%至91.8%的核苷酸是相同的,根据其基因序列的差异,HCV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基因型。HCV的基因型有8个类型,每个类型又有许多亚型。在中国分布的基因型主要是1b型,少数是2a和2b型。
发病机制
1.HCV感染的直接致病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HCV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的严重程度与他们的病毒血症有关。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的严重程度与细胞内HCV RNA水平的相关性比与血清HCV RNA水平的相关性更强。用干扰素治疗后,他们的血清ALT水平随着血清HCV RNA水平的降低而逐渐下降,上述结果表明HCV可能具有直接致病作用。
2.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可能是HCV引起肝脏病变的主要原因 丙型肝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淋巴细胞在汇合区聚集,有时可形成淋巴滤泡,在比较研究中认为淋巴细胞浸润比乙型肝炎更明显,无疑与免疫反应有关。
HCV RNA的E1和E2/NS是高度可变的区域,在体内容易发生突变,可导致HCV感染者肝细胞膜的靶抗原(E1和E2/NS蛋白)决定簇发生变化,Tc细胞就会再次识别出现的抗原决定簇,攻击和破坏肝细胞,这就是HCV RNA突变率越高,其肝组织炎症越严重的原因。这也表明,免疫介导机制在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细胞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3.自身免疫 HCV感染者常有以下特点 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如混合性球蛋白血症、干燥综合征和甲状腺炎;②血清中可检测到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部分I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抗C-LKM-1抗体)阳性]可出现抗HCV阳性;④可出现抗GOR;⑤肝脏的组织学改变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相似,故有人推测自身免疫因素可能参与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但是,抗HCV、抗LKM-1和抗GOR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致病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HCV感染者中Fas抗原的表达与肝组织坏死和炎症的程度以及肝细胞中HCV核心抗原的表达密切相关。这表明Fas介导的细胞凋亡是HCV感染的肝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很复杂,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阐明。
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有其特有的病理变化
1.汇合区的淋巴细胞积聚,可形成淋巴滤泡;胆管上皮细胞变性,被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所包围。这种严重的汇合区炎症和胆管损伤是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标志。
2.炎症细胞在肝窦中浸润,但不影响窦周肝细胞;这是区别于急性乙型肝炎的特征,在乙型肝炎的病因中常伴有窦周细胞的嗜酸性变性或坏死。
3.肝小叶中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不太严重。
4.肝小叶周围和间质的肝细胞纤维化比乙型肝炎更明显,而且前景更早。这可能是其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5.肝细胞脂肪变性很常见。

丙型病毒性肝炎如何发展相关文章
1、急性丙肝 急性丙肝主要分2型: (1)急性黄疸型丙肝:丙肝起病相对较缓,仅部分丙肝患者有发热症状。少数丙肝症状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为主,类似感冒。此型丙肝症状主要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随着病情发展,丙肝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但随后出现黄疸症状。 部分丙肝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
发布于 2024-06-26 12:48
0评论
虎杖甘草粥 【组成】虎杖20克,甘草10克,大米10克。 【制作用法】先将虎杖、甘草洗净,浸入600毫升水中约1小时后,入砂锅中放火上煎取水500毫升,去虎杖、甘草,加入淘洗干净的米,用慢火炖成粥,放冷食用。 【功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补益脾胃的作用,适用于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伴有黄疸者。 黑豆炖猪肉 【组成】黑豆150克,瘦猪肉250克。 【制作用法】黑豆、猪肉洗净,将猪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
发布于 2024-06-26 13:08
0评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 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
发布于 2024-06-26 13:01
0评论
通常得了乙型肝炎的患者,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肝脏被病毒破坏导致肝脏的损伤加重,致使肝脏内部大量的肝细胞坏死使肝脏内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结缔组织过度增生,会使肝脏慢慢纤维化,继而形成肝硬化,就好像人的皮肤受到损伤会愈合会留下伤疤一样,伤疤是不具有任何的皮肤功能,同样的道理肝硬化后的肝脏肝功能已经非常脆弱,很容易诱发肝癌,这就是乙肝肝癌是如何形成的过程,因此乙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甲
发布于 2024-06-26 13:15
0评论
应根据临床类型、病原学的不同型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的原则是: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掌握宜简不宜繁。 1.急性肝炎的治疗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
发布于 2024-12-08 11:22
0评论
乙肝一般是不会通过吃饭传染的,乙肝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它不仅仅危害患者本身的健康,还可能对身边的人造成危害,若不治疗,部分患者会病情加重,甚至出现肝硬化、肝癌发生,所以患者要根据自身病情积极对症治疗。 患者在治疗时如果选择正规专业的医院,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治疗误区,那么,肝病康复是有希望的。平时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吃油
发布于 2024-12-08 11:36
0评论
由于本病患者在潜伏期后期,症状出现前已大量排毒,即具有传染性,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隔离措施,而至今尚无主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供预防,因此戊型肝炎的预防策略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大多数戊型肝炎的流行系经水传播,保证饮水安全,广泛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改善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等,大力进行卫生宣教,管理好水源、粪便、食品和病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尤其应该重视集体单位及幼托机构,预防流行和
发布于 2024-12-27 23:34
0评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 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
发布于 2024-06-26 12:55
0评论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
发布于 2024-05-22 00:04
0评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有三大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1、控制传染源:经血清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后,应立即进行疫情报告,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需住院隔离治疗,最好住院隔离直来,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凡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一律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食具或幼儿工作。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较多,又不宜
发布于 2023-01-25 20:52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