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病因:
不同的地区不尽相同,我国以肝炎病毒性肝硬化最为多见,其次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也在逐渐增长。国外以酒精性肝硬化最为常见。肝硬化的种类有很多种,具体分为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中毒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循环障碍(淤血)性肝硬化和营养不良性肝硬化七大类。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色素、血小板、白细胞降低。
肝功能实验:代偿期轻度异常,失代偿期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下降。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及胆固醇脂下降,血氨可升高。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例失调。尿素氮、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
病原学检查:HBV-M或HCV-M或HDV-M阳性。
免疫学检查:
(1)免疫球蛋白:lgA、lgG、lgM可升高。
(2)自身抗体:抗核坑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脂蛋白膜抗体可阳性。
(3)其他免疫学检查:补体减少、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淋转率下降、CD8(Ts)细胞减少,功能下降。
纤维化检查:PⅢP值上升,脯氨酰羟化酶(PHO)上升,单胺氧化酶(MAO)上升,血清板层素(LM)上升。
腹水检查:新近出现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应做腹腔穿刺,抽腹水作常规检查、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为提高培养阳性率,腹水培养应在床边进行,使用血培养瓶,分别作需氧和厌氧菌培养。
二、影像学检查
X光检查:食道胃底钡剂造影,可见食道胃底静脉出现虫蚀样或蚯蚓样静脉曲张变化。
B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脾大,腹水。
CT检查:肝脏各叶比例失常,密度降低,呈结节样改变,肝门增宽、脾大、腹水。
三、内镜检查:可确定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阳性率较钡餐X线检查为高,尚可了解静脉曲张的程度,并对其出血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最可靠指标。在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急诊胃镜检查可判明出血部位和病因,并进行止血治疗。
四、肝活检检查:肝穿刺活检可确诊。
五、腹腔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肝、脾等腹腔脏器及组织,并可在直视下取活检,对诊断有困难者有价值。
六、门静脉压力测定:经颈静脉插管测定肝静脉楔入压与游离压,二者之差为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多小于5mmHg,大于10mmHg则为门脉高压症。
并发症:
肝硬化发展到晚期,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腹水、原发性腹膜炎、门脉高压性胃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
肝硬化的治疗主要包括:
(1)病因治疗;
(2)肝硬化的治疗;
(3)并发症的治疗;
(4)肝移植。
(1)病因治疗: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如条件容许,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活动期可给予激素治疗,血管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应给予介入治疗等。
(2)肝硬化的治疗:支持、补充维生素、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有出血倾向,可口服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脾功能亢进可服用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如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术。
(3)并发症的治疗:对于出现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治疗
(4)肝移植:出现肝硬化并发症的患者,应行肝移植手术评估。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预计生存时间小于1年的患者,应考虑肝移植。
预防保健:
肝硬化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应坚持治疗,定期随访。饮食方面要合理配搭,如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浑素也要搭配合理,忌辛辣、油腻、含激素类的食物,在生活中,戒烟、戒酒、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