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都有蛔虫,特别是在潮湿、温暖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那里的人群感染率更高。蛔虫病的最常见原因是儿童。
蛔虫病的病因:
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 1758)被称为蛔虫,人体因误食蛔虫卵而被感染。
蛔虫是寄生在人体肠道中的最大的线虫,雌雄同体,类似于蚯蚓,活虫略带粉红色或黄色。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肠道内容物为食,雌虫每天可产卵20万粒,随粪便排出的蛔虫卵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5~10天发育成熟即具有传染性。
卵被吞下后,幼虫突破肠壁,通过门静脉系统迁移到肝脏,经右心进入肺泡腔,沿支气管和气管到达咽部,并被再次吞入小肠,逐渐成熟为成虫。在迁移过程中,幼虫也可能跟随血液流向其他器官,通常不发展成成虫,但可能造成器官损伤。成虫有迁移和钻入其他地方的习惯,一旦气管和支气管被阻塞,可引起胆道蛔虫病、蛔虫肠道阻塞和窒息死亡,还可钻入阑尾或胰腺管引起炎症。从感染到产卵需要60至75天,而雌虫的寿命为1至2年。
雌虫每天最多可产20万个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卵可以在土壤中存活长达5年。一般的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蔬菜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死这些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蛔虫病患者是主要的感染源。由于雌虫产生的虫卵数量很大,而且虫卵对外部物理和化学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虫卵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几个月,在5℃至10℃的环境中可以存活2年,仍然具有感染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用受感染的虫卵污染食物或手,然后口服,虫卵可随飞尘吞下。
蛔虫病是世界上最广泛的人类蠕虫病,据世卫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3亿患者,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的发病率很高。在我国约有5.31亿人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6.99%,最高为71.12%。近年来,由于在全国学校实施了肠道传染病综合防控项目,感染率逐步下降。
加强个人卫生清洁很重要,特别是孩子在外面玩泥巴或爬行玩耍后,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彻底清洁双手,并尽快更换脏衣服,进行消毒清洗,避免不慎将虫卵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