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全国脑瘫宝贝约有300万~400万,这可是不小的数字,其实脑瘫并不是绝症,只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脑瘫症状是可以改善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是帮助宝贝的关键,这个与时间赛跑的最佳治疗时机,如何才能成为赢家?
一、警惕脑瘫宝贝的典型症状:
1、月子宝贝:出生不久常少哭、少动、哭声低弱,过分安静。喂哺困难,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口腔闭合不佳。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2、1~3个月:入睡困难,动作不协调、不对称。四肢活动减少,尤其两手很少活动,下肢不易分开双腿,换尿布困难。
3、4~5个月:宝贝双手常握拳,不会松开,不能在胸前相触,不能将手伸入口中吸吮。俯卧位不能抬头,不能用前臂支撑负重。双下肢僵硬、不宜屈伸,交替蹬动少。
4、6~8个月:不能翻身和独坐片刻,强扶成坐位时,宝贝的双下肢呈屈曲状,膝关节处不能伸直;强扶成前倾位后,父母一松手,宝贝又向后倾倒。扶宝贝腋下使其成直立站位时,宝贝的髋及膝过度伸直,甚至交叉成剪刀状。
5、9~12个月:宝贝不会爬,或爬行时只有上肢活动,下肢没有伸屈交替运动。只会一只手去拿东西,面部经常会出现异样表情,出现节律性的吐舌动作。
6、1~2岁:常常无法保持一个固定姿势,站立时为了维持站立姿势不得不进行频繁调整;学走路时间也晚于别的宝贝,行走困难,为了获得较稳定的平衡,双脚左右距离较宽,步态不稳,方向性差。情绪上容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
提示:曾经是高危儿的宝贝要格外小心。一些孕期疾病和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如:孕期疾病、腹部外伤,孕期和分娩时的缺氧窒息,分娩过程中受伤,新生儿颅脑受伤或脑部感染、脑血管意外,早产和胎儿发育不良,某些遗传病和新生儿核黄疸等,都可能导致脑瘫的发生。如果存在前述问题,需要爸爸妈妈特别关注宝贝的成长发育指征,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二、不要忽视脑瘫宝贝的“异常状况”
小儿脑瘫,是一种宝贝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时,因受到损害或损伤,引起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还伴随着姿势障碍、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等。小儿脑瘫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提示:家长常常会忽视宝贝的发病症状,认为是正常现象,不以为然。其实,脑瘫患儿的临床表现大多开始于婴儿期,呈非进行性,但若未能获得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将会发生肌腱挛缩,关节畸形,致使症状加重并使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固定下来,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家长应在早期密切观察。
三、针对性康复训练最科学
脑瘫宝贝因病机不同,兼症不同,所以治疗时应结合其自身运动发育特点及脑瘫病理特点,有的放矢,针对宝贝脑瘫的特点,及早制定康复方案,有目的地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1、不会抬头
训练方法:吃奶前1小时,空腹觉醒时,俯卧位用语言和玩具引导宝贝抬头。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训练4~6次。
2、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
训练方法:可让宝贝俯卧在床上,妈妈四指握住宝贝的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屈曲,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
3、双手不能抓物
训练方法:坚持给宝贝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他手指就容易伸开了。可以用一些小的玩具,让其练习使用手指,让宝贝从大把抓握到拇指与其他手指一起使用,训练精细动作。将玩具放在身体前远近不同的位置,让宝贝练习从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够取玩具。每次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4、发音困难
训练方法:语言困难的宝贝属于手足徐动型,须加强肢体的运动训练。平时,要特别加强语言的训练,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宝贝主动模仿大人的发声、发音,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5、坐不稳
训练方法:妈妈两腿分开坐在宝贝身后,左手拿着小玩具放在宝贝左前方,诱导他左边伸手取物;宝贝成功拿到后,妈妈再换方向。不同方向的前屈动作,可以使宝贝身体逐渐产生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姿的稳定性。每日练习5~6次,每次10分钟。
6、不会翻身
训练方法:用玩具诱导宝贝翻身,帮助宝贝翻身时可一手握住宝贝的手,另一手在其肩部轻轻地向对侧翻身,每日至少练习7~8次。
7、不会爬
训练方法:家长可在其前方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逗引,后方抵住宝贝足底帮助向前移动。每次5~分钟,每日训练7~8次。
脑瘫诊断通常必须观察及门诊追踪一段时间,并排除其他属于进行性的脑病变,才能确诊和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越早治疗,患病宝贝得以恢复的概率就越大。若能在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治疗,协调障碍程度较轻的患儿可基本治愈。否则,脑瘫将伴随宝贝一生。
脑瘫虽然难治但并非不可治,其康复治疗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家长需要耐心坚持,不能轻易放弃治疗或胡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