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是我们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便血,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分为两类:良性疾病(痔疮(俗称痔疮)、肛裂、炎症性肠病等)和恶性肿瘤(直肠癌、结肠癌等),其中痔疮是最常见的引起便血的良性疾病,而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然而,人们往往认为便血是上火了,得罪了痔疮,而不去看医生。事实上,在直肠癌的诸多临床表现(便秘、便频、粘液便、大便变形、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中,便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直肠癌患者主诉的80%。
那么,痔疮和直肠癌的大便出血各有什么特点?
痔疮的形成只是由于肛门内血管团的曲张。由于痔疮的血管团离肛门很近,甚至就在肛门处,在大便前患者屏气用力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收缩,挤压血管团破裂,出现滴血甚至喷血,所以痔疮的出血特点是鲜血淋漓;大便后,肛门括约肌反射性收缩,再次滴血,血液与大便同步排出。血液是分步排出的,我们称之为便血分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人在大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血,有的人在大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血,有的人在大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血。
而直肠癌的出血一般是肿瘤在直肠腔内的慢性出血,直肠是指离肛门3-15厘米的那段肠子,所以直肠肿瘤的出血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喷出或滴出,而是混在大便里。不是鲜红色,而是暗红色,而且肿瘤不仅破溃出血,破溃面也会附着在大便上,会继发感染,导致炎性渗出物和粘液增多,所以 直肠癌的便血特点是。粘液性暗红色血便,混有便血。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些明白痔疮和直肠癌的出血是怎么回事了,但还是有些紧张?
事实上,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恶性肿瘤中已排在第四位,每天有472个以上的新病例。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直肠癌的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便血、便频,不容易想到是痔疮、肛裂等,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接受直肠指诊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如果直肠癌能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治疗,还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的。根据Seer的统计,局限性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90%,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70%,远处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2%。可见,及时就诊和早期诊断是直肠癌获得更好治疗的重要因素。
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应高度警惕直肠癌的可能性,必须及时就诊:一级亲属有结肠癌或直肠癌病史;有肠息肉、腺瘤或癌症病史;大便隐血持续阳性;有粘液血便、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