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2-12-20 15:30

  13岁的陈明最近1周总是反复发热,体温经常超过39℃,感觉没力气、嗓子痛,吃了不少感冒药和抗生素都不见好。这几天陈明还发现自己左耳朵下面出现了一个包块,好像还越来越大,伴着隐隐的疼。这可把陈明的妈妈急坏了,孩子不会是得了白血病或者淋巴瘤吧?

  来到医院,医生对陈明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发现陈明的咽部明显充血,而且双侧的扁桃体上都可以见到灰白色的脓苔,左侧颈部触及多个明显肿大的淋巴结,肝脏和脾脏也稍大。之后陈明又进行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稍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血涂片分类的结果中显示异型淋巴细胞占22%。生化检查提示转氨酶升高,EB病毒的抗体IgM也是阳性。

  医生很肯定的告诉陈明妈妈,孩子得的是 “传单”,也就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良性病。陈明妈妈终于放下心来,可是“传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传染病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最多见的病原是EB病毒,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症状。本病多见于学龄前与学龄儿童,主要由飞沫与唾液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由于大多6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了EB病毒后没有表现,或临床症状很轻微,感染之后还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只有少部分患儿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因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是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并不属于需要严格管理的传染病范畴。

  如何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往往具备发热、咽炎及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25px)、肝大、脾大等临床表现,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往往轻度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大于50%或淋巴细胞总数超过5.0×109/L,血涂片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10%。EB病毒感染的诊断最为关键,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检查手段是EB病毒的抗体监测,抗EBV-VCA-IgM抗体阳性提示存在近期的EB病毒感染。另外也可通过PCR方法检测血液、唾液、口咽上皮细胞、尿液或组织中的EB病毒DNA进行辅助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恶性肿瘤之间如何进行鉴别呢?

  由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具有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等表现,外周血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经常会被误以为是淋巴瘤或白血病等恶性疾病。但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往往不伴有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因此极少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另外,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都具有自限性,病程2-3周后症状会自行好转。这些都与白血病和淋巴瘤不同。对于一些鉴别困难的病例,必要时可以考虑行骨髓穿刺检查协助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怎么治疗呢?

  由于目前常规的抗病毒药物对EB病毒感染无效,而且由于该病的自限性的特点,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通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一般可仅给予对症的治疗,包括退热、保护肝细胞治疗等。另外,应注意休息,避免明显肿大的脾脏破裂等严重的合并症。若出现咽部及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会转变成其它疾病吗?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儿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等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对于EB病毒持续在患儿体内存在并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者,医学上称之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还有极少数患儿在EB病毒感染后会出现持续发热伴铁蛋白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增高等一系列表现,我们称之为“嗜血细胞综合征”,是儿童的危重症之一,可能因出血、脏器功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引起患儿死亡,需要给予额外的支持治疗及化学治疗。另外,极少数EB病毒感染也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因此对于病程长、病情重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应提高警惕,防范以上疾病的可能。

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文章
经常有一些患者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来到我们感染内科,检查后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有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肝脾增大和皮疹。由于是病毒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疗无效。故临床中如果遇到有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咽痛等症状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此外该病的辅
发布于 2022-10-01 05:34
0评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临床以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以及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其特征。中医古代文献无本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特点,当属热性病中的“瘟病”或“瘟毒”、“痰毒”等范畴。其治疗要以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灵活应用方药,达到一定的疗效。
发布于 2022-11-26 21:11
0评论
概述 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而且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还会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不良的病症,单核细胞增多症,全称应该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有的还会有肝功能损害,所以对于这个大家都要注意。 步骤/方法: 1、 如果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没有
发布于 2023-04-20 09:21
0评论
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可以食用如山药、大枣、莲子、核桃、八角、茴香等的食物辅助治疗。如生姜、辣椒从味道上是辛辣的,在功能上则能散止痛,用于外或内伤脾胃,由于白血病患者会有疼痛的感觉出现所以可以适当食用生姜和辣椒。如绿豆、菏叶性凉、功能解暑,鲜藕汁、白茅根性凉,功能清热止血。 患者应多摄入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因为白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
发布于 2023-02-18 08:48
0评论
 专家认为:支原体是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它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的原核微生物,它们的突出特点是没有细胞壁。因而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具有高度多形性,因此不易根除。对于支原体感染有传染性吗的问题,专家介绍,不仅传染,而且人的抗体很难迅速起作用。   支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微生物,体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对人类致病的支原体有3种,其中解脲支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病原体
发布于 2024-05-18 02:53
0评论
诊断 白血病是骨髓的病变,因此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以及骨髓切片检查,才能够确定诊断,为了进一步确认白血病的种类,还需要额外的特殊检查,才能精确将白血病予以分类并给予最适当的治疗。 这些特殊检查包括:细胞生化特殊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染色体检查。 鉴别诊断 应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类白血病反应等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骨髓增
发布于 2024-02-07 11:47
0评论
第一节  概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osis,PT)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osis,ET)或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HemorrhagicThrombocytosis)。系克隆性多能干细胞疾病,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其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生,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且伴有质量异常。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和/或血栓
发布于 2022-10-03 06:33
0评论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
发布于 2024-06-14 00:22
0评论
1.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等患者禁用。 3.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疱疹病毒感染者,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增强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应慎用。 4.用含硫酸铜的片状试剂(R)、费林溶液测定尿糖时可能会导致假阳性
发布于 2024-05-20 04:49
0评论
最近总有病人问我,血液科管哪些病。在此统一回复。血液科接诊范围:1、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2、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发布于 2023-01-05 04:51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