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障碍一:社会交往障碍 大部分孤独症病儿婴幼儿期出现对人缺乏兴趣,母亲将其抱着喂奶时,他们不会将身体与母亲贴近,不会望着妈妈微笑,平常不注视父母的走动。6~7个月时还分不清亲人和陌生人,不会像下正常小儿一样发出伊呀学语声,只是哭叫或显得特别安静。有的病儿即使1~2岁发育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起病以后表现有饥饿。疼痛或不舒服时,不会跑到父母身边寻求食物安慰,或只是拉着父母的手去取东西,而不会以言语或姿势来表示。这种病儿往往对父母离开或返回无动于衷,即使父母站在身边也会与之交往,更不会与父母对视,显得极其孤独。孤独症病儿也同样缺乏相互性社会交往,表现不与周围小朋友交往,更不可能建立友谊。
自闭症障碍二: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交流障碍在孤独症状中表现得较为显著,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孤独病病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病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们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常显得表情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等以表示他们意愿。
(2) 语言交发育延迟或不发育:病儿常常表现为语言发育较同龄儿晚,有些甚至不发育报道说病儿约有一半身保持缄默,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要还求。也有些病儿2~3岁前语言功能出现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
(3) 语言同内容,形式的异常:孤独症病儿能即使存在,也同样有许多问题。病儿往往不会主动与别人交谈,不会维持或提出问题,或者只会反复纠缠同一话题,而对别人的反应毫不在意。他们常常是在“对”人说话,而不是“与”人交谈,语言交流十分困难。刻板重复性语言及模仿性语言也较多见,和病儿谈话时他常只会重复你的讲话。也有的会在当时或隔一段时间以后模仿电视、收音机或别人说过的话。有些病儿表现为自言自语或哼哼唧唧,自得其乐。另外,孤独症病儿还可语音、语调、语速、语言节律及轻重音等方面的异常,讲出的话怪声怪气或平平淡淡,没感情色彩。有的病儿对人称代词常错用,把“你”说成“我”,或把我“我”说成 “他”等。
自闭症障碍三:兴趣狭窄,难以接受新事物,坚持同一格式和仪式性强性行为。
(1) 兴趣狭窄和不寻常依恋行为:孤独症病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尤其不会玩想象力的游戏,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的东西。有些病儿还对塑料袋、门锁、某些水果等产生依恋行为。比如有一3岁女病儿整抱着块重2.5kg大红砖,连睡眠时也不肯放开,如硬将砖头拿开就烦躁,发脾气。这病儿对有生命的东西产生依恋是很少见的。他们常对物体的非主要特性感兴趣。如喜欢反复摸光滑的地面等。
(2) 日常生活习惯不愿被改变:孤独症病 儿对环境常常固执地要求一成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焦虑不安。对日常生活习惯也是如此。如有些病儿只吃固定的食物,有些吃饭时要求 坐固定位置。有的还喜欢把玩具或物品排列成行,如被搞乱,变显得痛苦或大发脾气。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拒绝学习或从事一新的活动。
(3) 仪式性或强迫性行为:如扭曲或在面前弹弄手指,拍手。有些病儿花费很多时间沉湎于记忆天气预报、一些国家的首都、家庭成员的生日等。稍大的病儿常反复问同一个问题,和不可克制地去触弄或嗅闻一些物体。这种仪式性或强迫行为在智力正常的病儿中较常见。
自闭症障碍四:感觉和动作障碍 病儿对疼痛和外界激麻木。如一个突然的声响在正常小儿会引起惊跳,而孤独症病儿则若无其事。给他们讲话,他们像聋子一样没有反应,很多父母就因为怀疑小儿 “耳聋” 而初次就诊。在病儿面前站个人,病儿好像没有看见,或只注意看对方的一双手或其的某一部位。病儿常以摩擦、拍打、撞头、咬硬东西、摇晃或旋转身体等动作以引起自身感觉。病儿对某些刺激又会特别敏感,尤其对汽笛声、吸尘器声、狗吠声以及光线突然变化等异常过敏,常会引起惊恐或烦躁不安。有些病儿手指伤了不会叫痛,而对另行安排微的瘙痒却忍受不了。感觉麻木和过敏可在一个病儿身上同时存在。
孤独症病儿都坐立不住,动个不停。常用尖走路或以跑或以跑代走,东张西望,眼神飘忽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还常伸颈,装腔作势做出些怪异姿势,有的病儿还莫其妙地笑或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