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G患者经常合并有认知功能的障碍,在儿童中尤为多见,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多因素的。以往的研究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主要与癫G发作、致痫灶部位、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抗癫G药物有关,但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发现在一些无癫G发作和神经解剖结构异常而伴有频繁临床下癫G样放电(subclicin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SED)的患者中也存在某些方面认知功能的缺陷。SED的发生、发展和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正逐渐地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1、历史回顾:
癫G样放电偶尔也可见于正常人群,部分合并有精神、行为和认知障碍。1939年Schwab首次描述了SED与对刺激反应时间延长之间的关系。以后的研究逐渐发现:不同形式的SED可以导致不同程度和内容的认知障碍,病程和预后也各异。国外已经广泛开展了各类癫G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工作,国内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评定量表,但已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
2、年龄相关性癫G样放电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伴中央颞区棘波的良性儿童癫G(BECTS)、获得性癫G失语综合征(LKS)、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CSWS)的临床特征相仿,大都在儿童期起病,临床表现为稀少的短暂性部分性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尤其是睡眠期脑电图可见频繁的限局性痫性放电,神经影象学检查无明显异常,在青春期以前病情自发地缓解;是研究SED与认知功能的极好的模型。以前的研究认为BECTS不存在神经心理学的缺陷,但近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选择性的认知功能的损害;Shafrir也发现LKS的清醒期发作间期的大量放电和慢波睡眠期的频繁的棘波发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波动有关。Binnie的研究证实短暂性认知功能损害(transitory cognitive impairment,TCI)的发生与频繁的SED有直接的联系。目前对于脑电图异常与神经心理学缺陷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同一种病因引起的两个结果,更多的认为二者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可能与长期、频繁的SED造成的脑发育成熟障碍损害了神经元回路的建立和修饰过程有关。
3、癫G样放电影响认知功能的生理机制:
年龄相关性癫G样放电一般具有年龄依赖性,脑电图异常和临床症状在青春期得到自发性缓解。在青春期以前大脑正处在神经突触和轴索高度修剪的时期,发育期的局灶性SED可能引起病灶区及其联系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关于CSWS的SPECT和PET研究证实:部分脑血流低灌注区和葡萄糖高代谢区与脑电图所示棘波发放部位一致,且大脑皮层代谢高于皮层下,呈现未成熟大脑的代谢特征。局部的高代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结果,也可能与癫G样放电有关。
4、癫G样放电所致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
频繁癫G样放电可以引起TCI和慢性认知损伤。研究发现在许多BECTS患者中存在轻度的视空间和听说功能损害、注意力下降、学习困难以及行为障碍。这种认知障碍仅发生在病程的某一段时期内,它的发生与脑电图变化和临床发作并不相伴行,有时症状轻微,只有通过两组间的统计学比较才能发现。一个常规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很难满足临床的要求,只有采用高选择性的检查才能发现。这种检查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任务过程不能抑制癫G活动;应有足够的检查时间,至少在半小时以上;检查项目必须连续完成;检查的难易程度要适应患者的水平;检查目的要有实用性;根据不同的神经心理功能和脑功能区制定不同的检查。国外常用的检查包括Digits Forward、RAVLT、Story Recall、Spatial Learing test、Verbal Fluency、Tower of London等,每一项检查针对于不同的认知任务,重点体现在言语结构、读诵流畅性、图片命名、视觉空间短期记忆、视运动协调性、认知灵活性、注意力等方面,灵敏性较高。由于国内和国外教育体制的不同和文化上的差异,国内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不能机械地搬用国外资料,应该建立一套适应中国人、尤其是儿童的认知评估方法。
5、癫G样放电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大脑是极其复杂精确的组织,不同的功能代表区有相对应的特异性功能。BECTS的神经心理学缺陷经常与异常脑电图的局灶功能是一致的。左侧半球为绝大多数人的语言优势区,它的异常放电多引起语言认知方面的损伤,右侧半球放电则造成视觉空间认知的障碍;LKS的最早的棘波灶位于外侧裂皮质附近,故它表现为明显的失语症。注意力差和易冲动提示着功能异常区远离rolandic/中央颞区,额叶功能和两侧半球功能的平衡有助于注意力的形成,这部分解剖功能区恰恰应该是在儿童和青春期以前发育成熟的。
6、癫G样放电类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局灶性棘波可以引起BECTS患者的反应时间和短期视觉记忆任务的困难,提示放电只是引起局灶的特异性TCI,结果等同于手术灶所造成的损害而不是认知功能的全面性下降。
Massa等认为:在双侧非同步棘慢波综合、周期性局灶性慢波、长程爆发棘慢波节律、全面对称性3-4Hz棘慢波发放等脑电图异常中3项以上合并出现、以及持续6个月以上是BECTS出现神经心理学缺陷的危险因素。Aarts等也证实阵发性爆发慢波引起TCI的机率较棘波要低;双侧性独立的棘波灶则与认知障碍的产生密切相关。
7、癫G样放电形式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癫G样放电的频率、形态和时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一直是以往的研究中所忽视的。Staden发现棘波指数(spike wave index,SWI)(每分钟棘波的数目)>10时可出现言语功能的障碍,而且可能是唯一相关的危险因素;还有的研究发现睡眠中癫G性电持续状态(electrical status epilepticus during sleep,ESES)的持续时间和智能障碍有关,SWI越高,持续时间越长(2年以上),则智能障碍的程度越重。它们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8、癫G样放电对睡眠的影响:
由于在NREM期脑同步化机制占主导作用,癫G活动易在此期被泛化,癫G样放电更明显,而在REM期和觉醒期脑非同步化机制占主导作用,故对癫G活动产生抑制作用。癫G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睡眠各期转换频繁,觉醒次数增加,与癫G发作和癫G样放电影响睡眠结构有关。即使没有癫G发作的时候,仍然可出现睡眠结构的不稳定,发生睡眠断裂,这与病程、严重程度、应用抗癫G药物等无关。部分癫G患者因此出现白日困倦、乏力,也对认知功能可能有所影响。
9、认知功能对癫G样放电的影响:
同样的,复杂的认知任务也可以影响癫G样放电。最明显的例子是反射性癫G。当阅读和计算时,癫G样放电频率和总时程较休息时增加。阅读时在右半球的放电频率要多于左半球,而计算时两半球上的差别是不显著的。可能的机制是阅读是左半球功能、计算是双半球功能,与癫G灶相关的认知任务抑制了该区的癫G样放电,但对于对侧半球的放电有易化作用。
10、治疗:
如果频繁的SED已经引起了明显的认知损害,那就应该给予抗癫G药物治疗。治疗SED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抑制癫G样放电,最终目的是为了减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改善预后。临床一般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大多数研究认为抗癫G药物本身也具有程度不等的认知损伤的不良反应,例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安定等,主要影响注意力、警觉性、精神运动速度;但也有研究认为卡马西平在正常剂量时对患者的精神运动功能和记忆力没有损害,或仅存在无临床意义的轻微影响。一般来说,一些抗癫G新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少。
因此在选择治疗时机的时候应该权衡利弊,一方面要避免抗癫G药物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同时还要警惕社会的偏见和家庭的关注态度对患者的认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