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临床或性激素水平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开始,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之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加上绝经后一年。更年期抑郁症是指女性在更年期阶段,因卵巢功能减退乃至消失,而出现的一系列以焦虑不安、情绪低沉、疲倦乏力,甚至自伤自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伴有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及植物神经失调等临床表现。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36.2%。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与第五次数据相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以上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更年期女性这一社会群体也逐渐庞大。而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也使更年期女性的社会、家庭压力骤增。女性在更年期易出现抑郁情绪障碍,抑郁情绪障碍会导致其社会功能明显降低。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心理特征、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更年期抑郁症妇女健康及生活水平的相关建议。
1、更年期抑郁妇女心理特征表现
1.1 抑郁与焦虑特点
更年期妇女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与社会阶段,社会压力大、家庭关系不佳、患病等因素易导致其抑郁与焦虑状态的产生。对上海曹阳、曹安街道的调查显示,社区女性更年期居民中抑郁主观感受者比例较高,性格内向、个性表现多愁善感、胆小怕事、敏感、情绪不稳、易激动、行事循规蹈矩、凡事求全者,遇事较其他个性表现者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除性格特点外,该病常与月经紊乱相关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即特征性的三联征:情感低沉、思维缓慢和意志力减退。躯体症状常表现为失眠,尤以早醒性失眠最具特征性。精神症状以情感低落最为重要,患者常有终日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常唉声叹气或自责自罪,羞于见人,对事物不感兴趣。轻症者有求治欲望,重者悲观厌世、拒绝治疗,甚则有自杀和凶杀念头及行为。
1.2 人际关系特点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雇佣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良好与否是更年期妇女抑郁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年期抑郁症妇女常表现为人际关系受阻,人际关系受阻主要是由于更年期抑郁妇女性格内向、个性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且易哭、羞于见人等负向情绪导致。李淑杏等研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更年期女性维持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或社会给予围绝经期妇女必要的帮助与支持对降低更年期症状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现代社会对抑郁症的认识尚不充分,抑郁症患者不能得到社会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患有抑郁症,多认为自己只有更年期症状,自己及周围亲属、同事不能正确对待抑郁症,导致更年期抑郁症患者产生敌对、孤僻及自我认同感降低等人际关系问题。
1.3 自我认知特点
更年期抑郁妇女对自我认知的程度决定了抑郁在更年期发病的与否、进展的速度及预后的程度。持有积极坦然态度的更年期抑郁患者潮热出汗、失眠、易激动、疲乏、心悸、抑郁或疑心、感觉异常、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低于消极态度者;而态度消极的更年期抑郁患者以上症状越严重。因此,对于女性更年期抑郁患者进行情绪调理是对更年期抑郁躯体症状有效的缓解方式。
而目前更年期女性对于更年期抑郁症的认知度不高、自我保健意识薄弱。顾磊等对上海市某社区的935名更年期妇女进行普查,结果显示39.8%的更年期妇女不关注心理保健,48.1%的人表示如感抑郁会自己调整,不需专业人员帮助,只有20.2%的人选择通过医生获取更年期知识,绝大多数更年期妇女选择通过非医手段获取心理卫生知识,通过该方法获取更年期心理卫生知识往往夹杂商业成分,易使更年期妇女盲目跟从,危害其心身健康。
2、更年期妇女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2.1 雌激素水平
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患者脑功能减退及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浓度的改变。“雌激素撤退假说”认为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是诱发更年期抑郁症或具有抑郁潜质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钟志勇等的研究认为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可能是更年期女性出现躯体化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王善凤等报道的认为与血清雌二醇(E2)水平降低相关的结果相类似。因此女性在更年期阶段出现情绪及躯体化症状,可能与雌激素撤退有关。
2.2 家庭及社会因素
更年期是每个女性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此阶段的女性易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同时该阶段女性是家庭和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而此阶段女性职业压力过重、家庭负担艰巨易让其产生躯体症状和精神障碍,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与家庭支持则易患抑郁情绪障碍。郭新平研究认为更年期抑郁女性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呈高度负相关,但与支持利用度无相关。说明社会支持是影响更年期女性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家庭作为更年期女性的后盾,同样承担着女性心理的寄托,对更年期女性心理产生一定作用。家庭内部及社会支持情况、个人职业情况、伴侣及子女个人情况、婚姻状况及婚姻关系、居住情况及邻里关系等家庭社会因素均会影响女性更年期抑郁发病及病情进展。文化程度水平、家庭收入情况等方面因素由于样本及样本量的不同,相关报道调查其结果缺乏一致性。临床应注重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因素的了解,指导患者调整其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是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 疾病因素
更年期综合征及患病与否都会引起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变化。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更年期综合征是更年期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根据陈素兰对更年期女性的分层调查结果显示,与其他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相比,更年期综合征是更年期抑郁症的最大影响因素。同时患病与否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的发生相关联。加强疾病的防控和躯体症状的调节是提高更年期女性心理及躯体健康水平的必要手段。
4、更年期抑郁症妇女健康水平提升措施
4.1 自身方面
更年期抑郁妇女自身对疾病认知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该疾病的预后。更年期抑郁妇女首先需要认识到自身疾病的存在,在疾病初期正确对待抑郁症,主动进行各方面调节及治疗。其次,该疾病患者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对更年期抑郁症进行治疗,不排斥药物、心理咨询及体育运动等治疗方法,积极参与社会及家庭活动,提升自身信心水平,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改善自身的人际关系。
4.2 家庭支持
家庭因素是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发病率降低、提高更年期生命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于更年期抑郁症认知程度的深入至关重要,家庭成员需要正确对待更年期抑郁症。该疾病不同于一般躯体疾病,它从心、身两个层面折磨着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家庭内部应以感情温暖理解的方式对待更年期抑郁症妇女,鼓励他们与他人交流,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鼓励他们与家人分享、共同面对,对于他们性格内向、个性多愁善感、情绪低落且易哭、羞于见人等的性格特点不应排斥,对于她们生活中的挫折应耐心倾听,温暖解答。
4.3 治疗方案
由于更年期抑郁症的研究对象、抑郁程度等的不同,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但多数研究认为雌激素替代疗法是有效的。诸索宇等应用氟西汀+激素替代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结果显示盐酸氟西汀+激素替代治疗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疗效较好, 对于更年期中、重度抑郁患者,可以推荐此治疗方案。同时,中医药对于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疗效肯定。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应结合患者自身特点,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就医有抵触情绪的患者应合理诱导,通过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方式,减轻抑郁焦虑程度,使患者早日康复。
4.4 体育运动
运动可以愉悦心身,改善躯体化障碍和抑郁的心理障碍等症状。赵阿勐等选取64名更年期女性进行16周规范运动处方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成员有效改善和提高更年期女性的心身状态,尤其在焦虑水平和睡眠品质上改善明显(P<0.05)。朱咏梅研究认为,练习太极拳的更年期女性与未练习太极拳的更年期女性的自我评定因子比较中发现,躯体化、偏执、焦虑因子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抑郁因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因此,更年期抑郁妇女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其心理抑郁状态康复,同时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心身并治,在调节心理状态的同时达到改善自身基础疾病、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