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与痔疮齐名的肛周常见病,过去去医院看病,不是去肛肠科,而是去痔疮科和肛瘘科。两者相比较,按发病率来说,肛瘘要比痔疮少,国内统计约为1.67%~2.6%,国外为8%~20%。发病年龄主要是20至40岁的青壮年。但是,肛瘘可以说是良性疾病中的头号杀手,远远超过了痔疮。在少数情况下,瘘管可以致残,甚至与瘘管有关的死亡。如果病史超过10年,癌症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必须对肛瘘给予足够的重视。
肛瘘的全称是肛门直肠瘘,是指肛门直肠周围的化脓性感染自行破溃或通过切口引流而发生的一种后发病变。肛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被认为是手术痛苦大、损伤重、复发率高的医学难题。笔者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 "等压引流 "治疗肛瘘和肛周脓肿的理论,并在应用中取得了满意效果。
不寻常的感染
肛瘘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但它与普通感染不同。人类的感染按部位区分,有体内和表层。体内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治愈。对于浅表的感染,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较严重的感染需要手术治疗,以协助尽快引流,通常可以很快获得治愈。肛瘘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不仅内部治疗无法治愈,而且一般手术引流只能缓解症状。这就是为什么肛瘘是一种不寻常的感染。
关于肛瘘的特异性,现在主要有四点,现将其总结如下:1.肛门腺感染。这是由Gordon-Watson和Dodd在1935年提出的。后来,Parks认为,与肛门括约肌间腺有关的脓肿消退后,病变的腺体很可能导致慢性感染,随后形成肛瘘。Eisenhammer认为,肛周脓肿和肛瘘是括约肌间腺感染的结果,由于其与肛门内括约肌之间的管道受到感染性阻塞,脓肿不能自发排入肠腔。2. 瘘管的上皮化。提出这一观点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肛瘘的内口和外口普遍存在上皮化现象。这导致了一种观点,即由于瘘管经历了上皮化,所以难以治疗。3、肠源性感染。该观点认为,脓液的细菌学培养,培养物是皮肤菌群,再加上彻底的引流,不会成为瘘管。如果培养的是肠道菌群,那么形成瘘管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就是为什么肛瘘难以治疗的原因,因为它们是 "肠道感染"。4、括约肌丰富。肛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都是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 "指的是肛门内的细菌、病毒、微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