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婚女性成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新宠,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50%的患者是未婚女孩
临床发现,过去乳腺炎在哺乳期妇女中比较常见,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哺乳期乳腺炎这种比较 "孤立 "的疾病的发病率已经逐渐超过了哺乳期乳腺炎。近年来,随着妊娠和产褥期知识的普及,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一直在下降,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一直在上升。
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但50%以上的患者是没有孩子的未婚年轻妇女。因为乳腺炎可以发生在人生的各个生理时期,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婴儿期、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而婴儿期和青春期的乳腺炎往往是由体内荷尔蒙失衡引起的。"我们一般所说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主要是指成年人的非哺乳期乳腺炎,表现为乳房肿胀、模糊的疼痛或结节,是一种非细菌性的炎症表现,有自愈的过程。
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急性乳腺脓肿型:患者突然出现乳房疼痛和脓肿形成,部分病例的脓肿可自行穿破流出。局部表现强烈而急剧,但全身炎症反应较轻,有中度发热或无发热。在少数病例中,白细胞增多并不明显。
乳房肿块型:逐渐出现乳房肿块,疼痛轻微或无疼痛,无皮肤红肿,肿块边界尚清晰,无发热史。这种类型常常被误诊为乳腺癌。
慢性瘘:通常有乳房反复发炎和疼痛的历史,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手术引流的历史。瘘管可能与乳头附近的输入管相连,并长期存在。严重的病例有多个瘘管和乳房畸形,乳房或瘘管周围常有反复的脓液流出和炎性肿块。
凡是非哺乳期乳房出现急性脓肿、炎性肿块和慢性复发性瘘管且长期不愈合的中青年女性,都有可能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如果消炎药物治疗一周后肿胀缩小1/3以上,基本可以排除乳腺癌,因为消炎治疗后肿瘤不可能有这么大变化。据介绍,乳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病程呈进行性,肿块坚实,边界不清,常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块局部皮肤无红肿疼痛,无脓肿。上述特征常可用于区分二者。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需要通过病理检查来进行最终诊断。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诊断工具包括超声、细针抽吸活检和病理检查。
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差异很大
本病的病因诊断一直不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乳腺管扩张 在正常状态下,人体乳腺管只有开口处有鳞状上皮覆盖,如果乳腺管扩张,鳞状上皮甚至可能覆盖乳腺管内壁,其角质化碎片和脂质分泌物堵塞管腔,从而刺激炎症反应。导管可能扩张,甚至被鳞状上皮覆盖。
内陷或畸形的乳头会因导管开口异常、狭窄或扩张而继发感染炎症。
此外,外伤性脂肪坏死也是一个原因。而目前的研究表明,厌氧菌的特殊感染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病因。研究表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乳管中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厌氧菌是需氧菌的两倍,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主导地位,并由多种细菌共同引起。